12月8日下午,南京大学*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南京大学*委理论讲师团团长陈云松教授在哲学系楼报告厅,开展了题为《大数据中的意识形态与文化传播》的专题*课。该*课系南京大学*委理论讲师团系列*课之一。此次*课由哲学系*委书记周爱群主持,哲学系教职工*员、学生*员和入*积极分子近百人参加。
在本次*课中,陈云松教授结合个人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从“大数据鸟瞰全球心态”“大数据透视观念结构”“大数据解读文化自信”“大数据验证经典理论”四大模块,为哲学系师生*员讲述了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从不同角度观察意识形态与文化传播的呈现与效果。
01
大数据鸟瞰全球心态
*课伊始,陈云松教授通过对比世界主要国家在全球主流媒体与自媒体中的报道态度值,详尽阐述了中西意识形态斗争的新态势。陈教授以全球抗疫为例,介绍了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在全球舆论博弈中占据主动地位,反击了部分国家刻意抹黑我国抗疫成就的举动,在大数据分析中凸显出我国的制度优势。陈教授指出,大数据能够全面直观且翔实地展现海量数据信息,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充足信息和思考依据,由此可借助大数据鸟瞰全球自媒体态度、了解国际关系风云和意识形态。
02
大数据透视观念结构
随后,陈云松教授用一组可视化数据,展示了社交媒体平台上观念场域的互动结构、学术场域的合作结构以及信息流空间的地域互动结构。陈教授以中国顶级期刊的文章发表状况和论文合作结构为例,解读了大数据视野下的学术世界规律和现象。例如通过对中国顶级人文社科期刊论文合作结构的大数据分析,可以直观地呈现不同学科论文作者合作情况。陈云松教授展示的一组组图像将人们近年来在中西医领域的观点交锋,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的研究互动网络与互联网城市间吸引力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03
大数据解读文化自信
面对文化自信这一话题,陈云松教授以4.2万首全唐诗的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DA)为例,从字对于诗的价值角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文字与文化遗产对国家文化自信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陈教授还通过自身在宣传部门与外国友人交谈的经历,勉励与会*员讲好南京城市与南京大学的厚重历史底蕴与傲人奋进成果,展望南京大学未来更辉煌的发展前景。
04
大数据验证经典理论
对于大数据如何实现与经典理论对接的问题,陈云松教授运用条件格兰杰分析,对各种阶级词汇在-美国书籍中的出现频度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发现美国书籍中所反映的阶级意识与基尼系数呈现出正相关性,由此得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意识理论对于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具有很强解释力的重要结论。这一研究有力显示了大数据技术助力验证经典理论的重要作用,也为哲学系师生的理论学习与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陈云松教授的*课,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海量图文资料,以视觉化的方式展现大数据中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传播,使在场师生*员对大数据的特征和运用价值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并对人文社科如何运用大数据增进文化自信、促进理论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课结束后,哲学系*委书记周爱群进行总结发言。周爱群对陈云松教授的精彩讲授表示感谢,对于大数据与意识形态的诸多论述深入浅出、发人深省,体现了深厚的专业素养和高度的*性修养。周爱群鼓励与会师生*员在今后的学习与研究中,拥抱大数据、迎接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在大数据背景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实际理论工作。
图文来源: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