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稳步加码,贝莱德基金总经理张弛的日程也被摁下“加速键”。
自年4月1日国内正式放开金融机构外资持股限制,贝莱德当日即提交公募基金设立申请,同年8月获批公募牌照,成为国内首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今年6月,贝莱德基金获展业资质,10天后公司正式开业,7月1日便递交了首只产品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的申请,8月16日产品正式获批,8月30日启动募集,9月3日提前结募,贝莱德在华展业进度可谓“神速”。
贝莱德新视野混合获全市场66.8亿元的认购,是张弛履新贝莱德基金总经理交出的第一份“答卷”,也成为近期清冷发行市场中的一抹亮色。中信证券作为头部券商,为贝莱德中国新视野基金的成功募集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这个成绩,张弛表示比较满意,“不过更重要的是公司品牌和投资理念能否更多地触达投资者,让外界了解贝莱德,体会外资公司的独有特点。”
▲贝莱德基金总经理张弛
张弛,是公募基金行业发展20余年的亲历者,他见证了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蹒跚起步到历经曲折,再到如今的蓬勃发展。他的第一份工作在建设银行,年正式加入华安基金,见证了全行业第一只开放式基金、第一只货币市场基金以及第一批ETF指数基金的发行,彼时公募基金正从零起步,“万物生长”。
年前后,中外合资基金公司陆续成立,外资的注入给行业带来了新鲜的投资理念和文化沉淀,中外资取相互长补短,慢慢形成了国内独特的公募行业竞争格局。
年以后,伴随余额宝以及其他“宝类”产品的迅猛扩容,各家公司开始寻找自己的特色化路径,有主打被动指数投资的,有走“精品店”模式的,还有致力成为大而全的“基金超市”。
“目前基金行业处于百花争艳的阶段,我相信未来行业将继续蓬勃发展,也各有特色。”张弛表示。
作为全球最大资管机构,贝莱德今年二季度末管理规模突破9.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4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也大幅超越国内公募基金行业截止至7月底23.5万亿的总规模。贝莱德如果看待中国市场?市场又将如何看待贝莱德基金?
张弛表示,“中国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率先克服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这在全世界都非常了不起,这是我们必须进*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贝莱德巨大光环的笼罩下,贝莱德基金一举一动也被置于“镁光灯”下。作为公募行业“后起之秀”,贝莱德基金如何在当下“二八”甚至“一九”分化的格局之下开辟一方天地?“狼”真的来了,会“水土不服”吗?
“我并不认为会有所谓的水土不服的问题,”张弛斩钉截铁地回应,“贝莱德进入中国已经有15年时间,除了股权投资外,在全球发行的很多产品都有投资A股、中概股,以及国内债券市场。此外,管理团队也都来自于本土。”
若总结贝莱德基金的差异化定位,在张弛看来有三大方面:
一是作为全球化资管公司,贝莱德拥有丰富的海外资源和投研力量,可以帮助贝莱德基金“换个角度看中国”;
二是贝莱德强有力的智库团队,囊括了众多海外著名的经济学家,可以从宏观方向为贝莱德的中国投资出谋划策;
三是贝莱德融入基因的先进风控理念。
张弛相信,在“一个贝莱德”的战略方向之下,贝莱德基金的团队成员也将齐心合力,把投资人利益放在首位,把风险管理融入血液,而在这种企业文化的感召下,贝莱德基金在国内的发展也将走向成功。
以下是券商中国记者对话贝莱德基金总经理张弛的文字实录:
券商中国记者:贝莱德基金的首只产品——贝莱德中国新视野已经结束募集,您怎么评价首募成绩?
张弛:整体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但除了销售数据,我们更关心我们的产品是不是能够让投资者理解。
我们希望把我们公司的品牌、我们对市场的看法、我们的投资理念,尽量多的传递给投资者,而不是说只是发行一个产品。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产品的发行,能够让国内投资者体会到我们作为一家外资公司的一些特点。
券商中国记者:对于首只基金,公司选择了10家左右的代销渠道,其中不乏头部的银行、券商,为什么会选择这几家作为合作伙伴?这次没有在互联网第三方销售,又是为什么?
张弛:实际上,这几家合作机构都是和贝莱德有长期合作的。比如,这只基金的托管和主销行是建设银行,而除了托管和代销,建设银行还为这只基金提供注册、核算等全方位运营服务。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实,直到我们6月份正式开业,我们才能认真地服务好渠道,我们其实也很希望能和更多的渠道成为合作伙伴,但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我们只能先选择之前已经有过深入交流和合作的。未来,互联网第三方代销机构也是我们要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我们并不是很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我们还是希望能踏踏实实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既然要做互联网营销,就希望能为投资者提供与众不同的互联网服务。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贝莱德新视野混合除了托管和代销,注册、核算等运营都在建设银行,这个模式在国内公募基金行业是不是比较罕见?
张弛:从国内主流来看,这种模式和国内公募自己做TA(注册登记)、FA(财务会计)确实有所区别,但是现在也有一些新公司在尝试采用这种模式。贝莱德在全球都有采用这种模式,这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新鲜事。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们还是希望能踏踏实实做好投资,银行特别是建设银行本身有非常强大的金融服务能力,在国内也有20多年基金托管的丰富经验,所以我们选择它来提供一些外包服务。
券商中国记者:贝莱德进*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全市场都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