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第七届北京市文化融合发展项目合作推介会成功举办,现场共有北京市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平台等80多个项目签约,金额达.5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推介会还发布了北京市《关于加快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十八项主要措施,推动引领我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北京文化产业韧性凸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产业发展离不开*策引领。近年来,北京市累计出台各类文化经济*策83项,构筑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支撑,为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文化产业规模得到稳步提升。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收入近1.3万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北京地区GDP比重近10%,位居全国首位。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是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这一重点任务,北京砥砺奋进、开拓创新,通过全市上下的汗水耕耘,千年古都的文化风貌日益彰显、文化底蕴传承延续、文化元素加速聚集。随着各类文化因子的注入融合,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正强、前景广阔,未来必有一番大作为。
文化是首都的城市底蕴,更是新时代这座城市可以深挖的“富矿”。从古都文化的创新展示和传承发扬,到文创产业的加速聚集和突破发展,再到文化工程的惠民利民和氛围营造,每一项与文化息息相关的事业,都是新时代北京经济社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力和动力,因此,加大*策支持、加强创新探索,必将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新的支持。可见,北京“*策十八条”的出台,将助力文化产业振翅高飞。
常态化防控阶段,北京奋力前行。在此次疫情的考验和检视中,人们看到了北京以人民为中心的执着坚持,看到了北京推动经济社会复苏发展的能力水平。随着一个又一个关乎城市发展、关系人们生活的好消息传来,这座城市所带来的骄傲感、自豪感随之强烈。我们深信,在未来的发展航程里,北京的文化之帆将高高扬起,为城市经济社会的乘风破浪带来新的加速度。
文/钟勇辉
图片来自网络,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