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国作家》
既大力做好文学事业,又大力做好文化产业
矩形色块
程绍武,编辑家、评论家、书法家。曾任中国作协《作家通讯》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编辑部主任。现任《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人才。主编“新生代作家小说精品”《被雨淋湿的河》《成长如蜕》《是谁在深夜说话》三卷,著有评论《既暖味又温存》《制作时代的制作之书》《日常生活的炼金术》等。编发的作品如《年前年后》《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师兄的透镜》《吉祥如意》《大老郑的女人》《伴宴》等中短篇小说均荣获鲁迅文学奖。
《中国作家》杂志是中国作协所属的唯一一家超大型文学期刊,创刊于年,创刊伊始即推出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目前《中国作家》每月有文学版、纪实版、影视版三版出刊,每期每个版的容量接近40万字,全年总发稿量超过万字,可以说是世界上文字吞吐量最大的文学杂志,是一艘超大文学航空母舰,在文坛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在每个版只有三四个编辑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国家级刊物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不断提高文学作品的思想水准和艺术水准,不断推出精品力作,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是我们办刊人时刻要考虑的问题。
秉承弘扬主旋律兼顾多样化的办刊理念,回顾梳理年的工作,大致有以下几个亮点:
紧扣时代脉搏,抓好主题创作
无论一个作家还是一本文学杂志,都应与时代同频共振,回应时代关切,书写记录讴歌时代伟业,交出让读者满意的时代答卷。“抗击疫情、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去年的最大的时代主题。《中国作家》首先紧紧围绕抗击疫情,精心组织推出了一批优秀抗疫文学作品。年1月28日,是正月初四,大家还在放假中,编辑部就联合人民网面向全社会发起“人民战‘疫’”的抗疫征文活动。积极发掘温暖感人的抗疫故事,反映坚强不屈的抗疫精神,征文共收到社会各界来稿三万多件(篇),编辑们在春节的假期时间,在家看稿编稿,在人民网和《中国作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