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文化,京剧习俗发展
TUhjnbcbe - 2023/8/7 20:30:00
黑色素种植 http://m.39.net/disease/a_9526884.html

本文乃作者丹姐讲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京剧的习俗,也同样受到了早于它的昆弋、梆子等剧种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京剧习俗,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其他剧种中承袭过来的。比如说戏神崇拜。京剧班社所供奉的老郎神、喜神、五(武)猖神、九皇神、音神等,在其他剧种中也是祭祀对象。这些神,或为附会,或为乌有,甚至有的戏神还杂糅着不同的说法,看似荒诞不经,其实却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是戏曲从业者的精神支柱。“艺人们对行业神的崇拜不仅含有对这些创业者给自已留饭门的感激,更包含着祈求他们保护艺术、保护自己,希望获得更大收益的愿望。从中也表现了艺人对艺术的追求,表现了一种进取精神。”

京剧的习俗

虽然这里面有强烈的迷信色彩,但这些迷信的东西,却成为凝聚行业人心的力量。所以,梨园行的祀神运动才能够历百代而不衰。京剧在形成的过程,也将对与戏相关的神灵的崇拜作为传统继承了过来。再比如说,京剧班社后台的语言禁忌,也有很多是来自于其他剧种的语言习惯。比如说对“梦”、“伞”等字眼的禁忌。在京剧班社后台,如说梦,则以“*梁子”代过,说“伞”,则以“雨盖”代替。而这些语言禁忌,不仅限于京剧行。其他剧种也存在习俗,既可以看作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特征,也可以看作是该地区、民族不同于其他地区、民族的差异性所在,或者说是该地区、民族呈现独立性的标志。正是因为这种独立性的要求,才形成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现象。

京剧班社

从这个角度看,习俗既是需要民众遵守的一种生活规范,它们在左右着民众的生活方式、信仰、尊崇与禁忌等内容;同时,习俗与习俗间的差异性,又保证了不同民族、地区生活的独立性。那么,对于京剧而言,京剧习俗是京剧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呈现出独立性的一种需要。京剧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较低的社会认同度与低社会阶层的状态,使得这个行业与其他社会行业相比,有着更多特殊的地方,或者说同是江湖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对外界人来说的一些神秘色彩。而这些特殊性与神秘性,主要是通过受社会外部因素影响,但又与外部社会不作太多交流的习俗来体现。京剧的许多习俗,使得这一行业以一种独立的社会群体而存在。

京剧行业

习俗,既是这个社会群体独立存在的需要,也是维系其独立运行的关键保障。用历史上的皇帝作为自己行业的保护神,的确具有拾高自己行业的社会认知度的作用。其实不仅是戏曲业,其他的贱业,也都各自找到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将其视为本行业的保护神,进行了这样或那样的造神运动。如中国陶瓷业,就曾将传说中的伏羲、神农、*帝和尧、舜视为陶神,后来则将此神位放在传说中曾为*帝陶正的宁封子身上。过去的木工,将鲁班视为本行业的保护神。时至今日,香港地区的三行,泥水、木工、搭棚工人还把每年的六月初六,定为“鲁班节”。到这一天,工人们要放假一天,全部到西环青。

鲁班节

莲台的鲁班古庙去敬香参拜,将古代先贤作为行业保护神的做法,在过去很是普遍。这种做法,其一,可以起到提高行业社会地位,加强从业人员凝聚力的作用。同时,这也可以使得从事该行业的人员不受社会世俗观念影响,不会轻贱其身,而是自尊自强,从而全身心地投人到本行工作中,有利于该行业的发展。当然,设置行业神,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神灵的祭拜,希望能得到神灵的佑护,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京剧的行业神的设立,对于保障本行业的绵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还不能简单地将其纳人到封建迷信的阵营中去。另外,梨园行话,对于保持梨园行的独立性与神秘性,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梨园行话

行话,因行业不同而不同。俗称“调侃儿”,又称“春点(典)”。一般情况下,这些行话,只在本行业人员中流传,非从事本行业的人,听到这些行话,如闻天书。这就叫“隔行如隔山”。比如曲艺界中的相声,便有很多行话。“如一段相声,行话称为‘一块活’,表演称为‘使活’,逗哏的叫‘使活的,捧哏的叫‘量活的’,两人的语言衔接处称为‘盖口’,把观众逗笑的地方称‘包袱儿’,……‘抖包袱儿’时观众乐了叫‘响了’,观众没乐叫‘泥了’,‘包袱儿’所要表达的内容,让观众提前知道了叫‘刨了’,最后的一个‘包袱儿’术语称‘底’……“这样的语言,表达意思准确而且精炼。如果两个行内人交流,寥寥数语,即能把意思说清楚。京剧的行话,也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曲艺界中的相声

比如说对剧目的一些简称,如《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简称为“群借华”;《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简称为“大探二”;《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简称为“失空斩”等等。比如说两个京剧观众交谈,一个说今天晚上的“戏码”不错(“戏码”一词,也是行话,指剧目),《空城计》带“斩谡”。另一外说,是不错,既听唱功,又看作派。用简单的几句话,就把晚上演出的内容的特点都概括出来了。再比如说对演员表演的一些要求,也可以用行语来说。希望演员演出努力些,要把自己的能力充分展现给观众,则称为“铆上”(或写作“卯上);对武戏演员表演的赞扬,则用“漂、帅、脆”三字。

此外,用行话进行交流,也能起到保密的作用。因为,行外人基本上理解不了行话所表达的意思。这时的行话,就带有“隐语”的性质。过去的艺人(无论是戏曲艺人,还是其他艺人),都属江湖中人。他们常年走街串巷,出人于茶楼酒肆之中。为了便于同行间进行艺术上的切磋与交流,同时,又要保证他们交流的内容不至外泄,行话便开始被普遍使用。

参考资料《中国戏曲》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文化,京剧习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