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职业转型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TUhjnbcbe - 2023/7/30 21:04:00

最近有职业转型困惑的咨询者还蛮多的,转型这件事情,如果转得好,可以持续为我们的职业规划注入长足发展动力;如果转得不好,只凭借一股脑热,可能后面就会变成频繁跳槽的恶性循环。

那我们转型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01你真的需要转型吗?

首先确定自己是转型问题还是现有的职业发展问题。

有的人在职业上干得不开心,就觉得自己要转型,其实有可能是本身喜欢这份工作的内容,但因为公司的其他原因比如严重加班、公司管理等问题而产生了厌倦情绪。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不用转型,可以寻求内部解决或者在同行业的外部机会,在此不赘述。

02职业再定位

如果确定了需要转型,那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往哪个方面转?外面有什么,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能胜任什么,想要得到的什么。这其实是一个职业再定位的问题。

职业再定位和刚毕业初接触工作时候的定位核心理念一样,可以用三点一线模型(即兴趣、能力、价值观)三个部分进行目标岗位的筛选,因为职业再定位本身有一定的职业经历,因此可以用生涯四看辅助我们打开视角去看看外部的机会-即有什么。

生涯四看分为向上、向内、向外以及左右看。

向上看:说得简单点就是升官,获得职级上的晋升。例如做了多年的销售顾问,我们向上看的发展路径可以是销售主管、销售总监等。

向内看:即成为某领域的专家。比如金牌销售、财务专家、人力资源顾问等。

左右看:转换职能,例如从销售转到运营、市场等等;或者转换行业,比如从房产的销售退出来去做教育行业的销售;

向外看:发展职业外的其他目标。通常可以通过兴趣,平时比较喜欢的业务爱好,发展成副业,再后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副业做好了,再转换成主业。

通过以上生涯四看后基本能够筛出一些目标岗位(外面有什么),那是不是每个目标岗位我们都有兴趣去做,都有能力去做,也能从这些岗位中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价值回馈呢?

这个时候定位问题的三点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作为层层筛选。

如果是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比较了解的职场人,在生涯四看的可能性目标岗位一出来,就基本已经清楚自己的转型方向了。

如果是对自己不太了解的职场人,可以用三点一线模型进行漏斗筛选,

第一层用霍兰德兴趣代码找到我们的兴趣,尽可能打开可能性,看到外面的机会;

第二层用能力三核、能力四象限确认我们的优势能力,是否能胜任目标岗位工作;

第三层就是我们的价值观。

有的工作我们感兴趣、能胜任,但是工作内容可能会触犯到我们的价值观,比如我一个从事房地产销售的咨询者,兴趣能力都没有问题,但因为非常看重道德标准这项价值观,所以会导致有时候明明快成交的客户,不太适合自己的项目,她就会选择让客户再考虑考虑,这种做法其实是与自己和公司利益相冲突的,但又过不了内心道德这关,自己就会觉得很痛苦。

03职业调查

通过生涯四看和三点一线的梳理,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些目标岗位。

那么这些岗位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所处的行业发展如何?组织文化怎么样?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了解的生活照,而不至于被一些光环的艺术照所蒙蔽。

职业调查我们可以用行职企的方式去了解。

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用行职企去了解一个职业,那么Place模型可以帮你快速了解一个职业。

Place模型

一般情况下,如果有熟悉的猎头,这些信息都是可以直接给到你的。

04灵*拷问:职业转型,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有业内人士说过这样一句话:转型穷三年。

所以如果你考虑转型,首先问问自己在时间、精力、经验、技能、金钱和人际方面是否有一些准备,如果目前的准备不足以支撑我们转型,那么在目前的职业下,我可以平时去做哪些事情提前为未来的转型做准备?

转型准备评估六问

当然成功转型也不是说这六部分需要完全准备好,比如你有很好的人脉,可以很快地转型到另外一个职能或领域;如果没有,也可以用时间或金钱等其他方面来补,比如用多一点的时间准备转型,提前多花精力在这个领域进行一些体验,或是如果很有钱,可以花钱去结识这方面的人脉,请教相关专业人士。

总之,要以最小的成本折腾人生,生涯要追不要逃。

如果是用逃跑的方式去慌忙转型的人,很可能是逃出了狼窝又进入了火坑。想清楚自己的职业再定位、进行目标职业的了解,再评估目前的情况,打有准备的仗,才能所向披靡。

1
查看完整版本: 职业转型需要考虑哪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