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冒热气的文化宣讲,把非遗文化送入千家万户;有深度、有温度的文化服务,让师生群众暖心开心;有亮点、有特色的文化传承,将“技能成才”的理念深入人心……近日来,四川现代职业学院“非”煌“藤”达藤编文化传承项目团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通过探究、探索、探寻,真正把思想学起来、阵地用起来、服务热起来,打通了教育师生群众、服务师生群众、关心师生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职业技能让传统文化“出圈”。
探究怀远古镇技艺,助力产学合作发展
项目团队一行来到成都市志辉藤器有限公司开展实践调查,探寻怀远古镇藤编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状况,深入了解藤编文化在生产、销售和传承方面的经验,并与校企合作单位志辉藤器就藤编非遗文化产学合作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
大家先后参观了藤编生产示范基地、藤编研学馆和国家级非遗主题城市明宿-朴宿?悦藤玺,深刻体验了藤编技艺文化。省级藤编传承人详细讲述了藤编的起源及发展状况,展示了相关家具产品及创新物品。
通过实践调研,项目团队对藤编技艺的传承与文化的发扬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如何通过网络和新媒体,传播藤编非遗文化,促进藤编与现实生活更密切的融合,项目团队将进一步探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璀璨明珠,不仅珍藏了人类文明的珍贵记忆,也是人们值得珍惜的精神家园。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得到国家的重视。怀远藤编具有浓郁的川西地方特色,充分展现了本土的乡土文化,对传承优秀的家乡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探索文化传承模式,志愿公益走进校园
为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项目团队以“学习藤编技艺,传承民间文化”为主题,在成都市部分大学校内开展了年非遗文化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
怀远藤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上千年历史。在进班宣讲中,项目团队负责人、怀远家乡人白丹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藤编的历史、发展、生产、销售和传承。深入浅出的语言,激发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在现场活动中,团队成员将自身对藤编文化的理解进行转化,把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新融入现代元素,通过手工制作藤编工艺品,带领同学们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
通过开展藤编非遗文化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一次“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承,为非遗文化注入了青春活力,拉近了青年大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将文化自信厚植心间,更是一次构建“非遗+文创+产品”教学内容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探寻中华文化基因,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为坚定大中小学生文化自信,培养高职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项目团队以“学习藤编技艺,传承民间文化”为主题,走进成都市部分小学开展年非遗文化进校园研学活动。
项目团队的能工巧匠为师生家长详细讲解了藤编工艺相关知识,并现场示范指导藤编编织的制作步骤及制作要点。在大家的分工协作下,精美的“藤编”花瓶和系列饰品活灵活现。在快节奏的当下,藤编之趣味、审美、境界离我们越来越近,它的亲和、天然、文化性可以给人们带来心灵慰藉。一根根藤条跨越千年,挟带着深邃的历史和文化,让在场师生家长深刻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非遗文化传承是爱与文化的融合,“非遗进校园”活动为学生、家长们打开一个了解非遗、认识非遗、走近非遗,继而喜爱非遗、自觉传承非遗的窗口。这种口传身授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在温暖轻松而又丰富多姿的教育氛围内快乐成长,培育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在一次次传承活动中,坚定了文化自信,提升了艺术素养。下一步,团队将紧扣“技能成才,强国有我”主题,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更加系统专业的课程让师生群众感受非遗魅力,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实践者,把各类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和物质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