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策支持通用航空产业战略地位提升,助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我国通用航空传统业务的参与者多为大型国有企业,如中信海直、中国通用航空、中国飞龙、南航通航、北大荒通用航空等。据统计,截至年底我国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通航企业家(不包含无人机通航企业),主要集中于华东、中南、华北地区,通航企业总数同比增长10.52%,基于年的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31%。年底我国通用航空在册航空器总数达到3,架,通航企业家,平均每家运营飞行器仅4.82架,而我国80%以上的通航企业运营飞行器数量在5架以下。
1、通用航空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1)产业*策支持通航产业战略地位提升
通航产业潜在需求大,通用航空的飞行机动灵活、快速高效,作业可覆盖农、林、牧、渔、工业、建筑、科研、交通、娱乐、市*民生等多个领域,“十三五”期间,我国提出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两翼齐飞”指导方针,通用航空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体系配套不断完善,促进通用航空市场发展。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加强……支线航空与通用航空……等领域的市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十四五”期间,中国民航局印发《“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旨在建设民航强国战略,并提出“五大领域、两大保障”,其中,“五大领域”包括公益服务、新兴消费、短途运输、无人机应用和传统业态等五大重点领域,“两大保障”包括基础保障、行业治理等两大保障体系。
(2)通航助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向好
在通航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通航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地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结构性、周期性问题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通航产业作为生产工具或消费物品,对服务国民经济,不断提振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与国民消费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3)配套*策持续完善,改革红利将逐步释放
我国民航局出台的《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通用机场分类管理办法》等文件降低了通用航空的准入门槛,简化经营许可程序;分类简化了通用机场的建设取证标准;降低了企业设立时对基地机场的要求等。
随着国家《“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及各地支持通用航空发展的相关*策进一步出台,在空域资源、地面保障资源、专业人才资源等领域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通用航空改革红利将逐步释放,为通航发展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促进通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通用航空行业是高技术含量的行业,经营运行资质的取得需要企业在技术水平、机队规模、人员完整度、运营管理水平等多方面达到相应标准,通过民航局相关批准,方可取得。通用航空行业的技术水平及特点主要体现在飞行驾驶技术、安全保障能力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飞行驾驶技术方面,通用航空通常使用小型飞机或直升机作业,不同的作业项目具有各自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因此专业性极强。此外,通用航空主要在野外进行低空或超低空作业,地形差异较大,易受到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对于飞行员的驾驶技术要求极高。
安全保障能力方面,安全飞行是通用航空企业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