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五年规划到远景目标,这是中国模式的魅力 [复制链接]

1#
为什么白癜风要光照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5405.html

十四五规划的“目标”是什么?

年远景离我们有多远?

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在哪里?怎么样“办好自己的事”?

我们挨过打、挨过饿,还要挨骂吗?

年全国两会前夕,《央视新闻公开课》推出特别节目《维观两会》,邀请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你一起聊聊“中国愿望”这件事。本文为节目文字稿,作者授权观察者网发布。

《央视新闻公开课》推出特别节目《维观两会》

21世纪第21年,变天?变现?

一个月前,微博网友发了一个题为#21世纪第21年的第21天#的话题讨论。数字的巧合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除新年、春节、纪念日外的许愿场景,特别是经历了极不平凡的年之后,相信很多人那天都许下了特别的愿望。而对于中国而言,21世纪的第21年意味着什么?她的“愿望”又是什么呢?

或许,今年的全国两会将带给我们一些答案。

每年的中国两会,都被外界看作是中国发展的“风向标”,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民主模式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谈到今年的两会,我们一定要提及去年十月底召开的*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十四五”规划。显然,十九届五中全会已经为今年的全国两会定下基调。

对于中国而言,21世纪第21年的“愿望”是什么呢?

“十四五”规划开宗明义,这个“愿望”就是规划中的总目标,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些年来,我们一直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要更上一层楼了,我们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更具体地说,就是从现在起到年,我们要把中国建成为一个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鼓舞的目标,也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我自己预测届时中国的人均GDP约为至美元,大致等于现在韩国、西班牙、意大利的水平,当然还有其它指标。

我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是在年。如果与韩国做一个比较。韩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是在年,达到2.5万美元的时间是年,用时18年。我估计中国有可能用15年达到这个水平,也就是3万美元(相当于年的2.5万美元),比韩国快3年,一个原因是韩国在这个过程中,分别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年美国金融海啸,期间韩国人均GDP暴跌过20-30%。相比之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要成功的多,我们成功避免了这两次金融危机,人民生活水平一直在大幅度提高。我们的发展模式韧性更强。这样算来,到年中国的经济规模估计至少是美国的1.5倍。

从国际经验来看,在中国这样的发展阶段,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最大的货物贸易国,有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这种情况下,外部世界对你货币的需求必然会增加,所以人民币升值的概率比较大,这也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当然,美国现在滥发货币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这里,我要补充三点:

一是刚才讲的一切都是根据美元汇率计算的GDP,或者叫名义GDP。其实我个人一般更倾向于用购买力平价计算,现在还没有十全十美的标准,但我走访了多个国家,觉得购买力平价计算,相对而言比名义GDP更靠谱些。如果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中国在年就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实际上,美国中央情报局也一直是用购买力平价方法的,所以美国现在心很乱,对中国的迅速崛起有点不知所措。

顺便说一句,不久前英国一家智库对个国家与地区经济进行预测后得出结论,经历新冠疫情后,即使按照名义GDP计算,中国经济也可能在年完成对美国的“超车”,比这个智库过去预计的提前整整5年。

二是GDP只是众多指标中的一个指标,我们今天的发展目标已经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中国人的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许多名义GDP更高的国家和地区。就像上海浦东新区的人均GDP,年已经是美元,早就超过台湾地区与韩国,浦东新区的生活水平明显高于人均GDP美元的香港。这也就是当年小平同志所说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得到的实惠更多。

我自己也多次比较上海和纽约,这两个城市都是各自国家的发达板块,论名义GDP,纽约比上海高大约四倍,但上海的家庭中位净资产,也就是老百姓究竟有多少家底、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社会治安等指标都高于纽约,其中人均寿命上海是83岁,纽约是79岁,上海高4岁。社会治安比纽约高十倍都不止。这些都是普通百姓最关心的指标,我们做的更好。

当然,这本身也反映了GDP指标计算方法存在很多问题,我一直有一个主张,每当我们公布一个按照所谓国际标准的指标,我们都最好同时公布一个更加反映中国人偏好的、更加接地气的指标,我刚才讲的上海和纽约的实际生活水平和安全感的比较就是一个例子。

三是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必须确保中国的发展进程的安全可靠。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再一次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善于预见和预判各种风险挑战,做好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预案,不断增强发展的安全性。总之,我们的目标很宏伟,前景很光明,让我们一起努力奋斗,直至实现我们的目标。

从“三轮”到“两环”

去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经济,我国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一个保持正增长的经济体,同时在去年GDP首次突破万亿,成绩单令世界刮目相看。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驱动”模式不断探索和调整,“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双循环”的理念。从大家熟悉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到“双循环”,说法变迁的背后,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思路的哪些调整呢?

“双循环”指的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由于新冠疫情的全面暴发等原因,外部环境可能会持续恶化,我们要有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我曾经讲过一个观点“中国就是一个世界”:我们的人口超过西方国家人口的总和,我们有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群体,我们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这一切都是在我国内部就可以形成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良性循环,这为我们更好地促进国内外双循环奠定了基础。

大家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们提出了沿海开放战略,其特点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我们还提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合作。这一切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城镇化率超过60%。但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我们发现这样的全球化战略其实难以持续。因为它过分依赖国外市场。

同时,这期间,我们的比较优势也发生了变化,廉价的生产要素不再是我们的竞争优势,国内市场要充分利用起来才好,所以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调整经济结构,事实上早就开始了推动内循环为主的调整,这是我们的一个主动选择。

疫情之后,复工复产有序进行。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这样做,也符合世界上其它大国经济发展的规律,从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大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都要从外向型模式转变为内循环为主的模式。中国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后,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从年的60%多下降到年的31.8%,这个转变进程也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配置要求基本一致。

这也是为什么三年前美国发动 的时候,我明确地说不用害怕,因为中国经济结构已经不一样了,我们的外贸依存度已经大大降低,而中美贸易只占中国对外贸易的十分之一。现在美国也不得不承认,中美 打了三年,结果是美国输掉了这场 ,它的对华贸易赤字基本没有减少,也没有多少产业返回美国。

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改变世界格局。我的判断是,世界将以更快的速度向东方倾斜,向中国倾斜。中国率先走出疫情,全面复工复产,成为世界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现在看来中国内循环做的越好,对外循环的促进就越大。

不久前发生的两件大事说明了这一点:

一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签署。我们讲向东方倾斜,这次东亚国家,或者说所有用筷子的国家,所有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的水平,都明显好于欧美国家,世界看好东亚,东亚国家自己也更加自信了。

我们讲向中国倾斜,中国在RCEP中经济占比55%,是最举足轻重的国家,中国成功抗击疫情的优秀表现赢得了东亚国家的赞扬,东亚地区围绕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将越来越发达。中国正在带动整个东亚地区走出疫情带来的阴霾。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过去主要由于美国的阻挠一直未能成功,现在日本、韩国都抓住了美国陷入疫情困境和选举乱象无暇他顾之际,果断地签署了协议,使中日韩能够在RCEP框架下,实现了某种形式的中日韩自贸区。《纽约时报》感叹:世界不再等美国了。

二是中国与欧盟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这是一个全面、平衡和高水平的协定,涵盖了不仅是投资本身,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可持续发展、公平竞争、争端解决等。从我自己的观察来看,RCEP的签署对欧盟也是一种刺激,如果欧盟不能快速推进与中国的投资协议,欧盟会失去很多在中国和RCEP其它成员国中的潜在市场。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国加快推动高水平开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所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可谓旗开得胜。

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最大的制造业大国,最大的货物贸易国,最大的外资流入国,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中国的双循环进程,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拒绝单边主义,拥抱多边主义。中国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一种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基于合作共赢的新型全球化。

挨过打、挨过饿,还要挨骂?

对于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常说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今天让我们从*中央基于当前国内外形势做出的三个判断说起。

第一个判断是我国的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国内有些人认为外部环境现在很糟糕,中国战略机遇期受到重创。这方面最主要担心是中美关系恶化,可能导致中国的外部环境严重恶化。过去两三年我们先后经历了美国发动的中美 、科技战、金融战、舆论战等,结果怎么样?没什么了不起,双方都有损失,但美国的损失更大,中国社会更团结了,人民更自信了。

现在拜登上台了,我说他面临三座大山,

一是美国不团结,美国国内的种族冲突加剧、贫富差距扩大、身份*治比任何时候都严重;

二是盟友不听话,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美国的欧洲盟友和亚洲盟友不那么听话了,所以才会有RCEP的签署和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这都是美国所反对的;

三是中国不信邪。我们愿意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我们绝不接受美国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损害。

总之,中国处在很好的战略机遇期,我这一年一直谈一个观点,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也是百年未有之大机遇,该出手的时候一定要出手。

第二个判断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比什么都重要。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奋努力,我国经济已经由粗放型增长到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方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的发展,都要追求高质量发展。各个地方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和方案。

以我所在的城市上海为例,上海就聚焦高端产业,加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在民生方面也一样,上海聚焦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每个生活圈都嵌入更多养老、托育、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服务功能。在新冠疫情防控领域内,上海也落实“高质量”防疫,也就是精准防空。不久前出现了十几个本地案例,但上海是“主动发现,快速反应,精准有序”,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活没有受到影响,只对4万多人做了核酸检测,为整个国家的“常态化条件下的精准防控”创造了一个范例。

浦东新区曹路镇大社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图片来源:浦东发布

中国模式的特点是各个地方都在试验自己的治理方法,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创新和创造,成功的经验大家可以互相借鉴,最终使整个国家的治理水准得到普遍提高。

第三个判断是共同富裕。从现在到年的期间,我们要确保“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当年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打破平均主义,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动其它地区富裕起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然后代替全体人民富裕起来,实现共同富裕。

应该说我们在先富裕的地区带动其它地区富裕起来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连续十多年,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都高于沿海速度。在先富裕起来的人带动全体人民富裕起来,我们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特别是我们与去年在全国范围内消除了极端贫困,使7亿多人彻底摆脱了贫困,这个成绩将永远载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史册。

但实现共同富裕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长期任务。在不久前召开的的*治局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这个问题讲了很长一段话,他是这样说的:

“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

他说,我们“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

这既是一番温暖人心的话,也是我们发展的新目标,这个新目标本身又孕育大量的发展新机遇。

突围和兜底,哪个更难?

当前,全球*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各国之间围绕核心技术的突围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怎样才能确保不被“卡脖子”呢?另一方面,各种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安全风险此起彼伏,如何平衡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又该如何保证“后院”不“起火”呢?

对于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答案是: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十四五”规划中,“办好自己的事”集中体现在4条发展主线上:

第一条发展主线是供给侧,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比方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追去,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大增,我们要提供更多的供给。再比如,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又叫toC,个体消费者的互联网应用,我们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实际上只有中国一个国家做到了“一部手机、全部搞定”,这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我们在面向工业的消费互联网、面向产业的消费互联网等方面,这又叫toB,还有巨大的需求,这些需求呼唤巨大的供给。

第二条主线就是在需求侧,我们把扩大内需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这包括扩大就业,适度刺激消费等。

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路线,某种意义上就是发展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是不研究需求的,它认为收入增高了,就会产生“滴涓”效应,就会产生消费,就会消除贫困。实践证明,过去数十年的全球化,西方的跨国公司赚的盆满钵满,但多数西方国家多数百姓没有受益,所以才出现了席卷西方的民粹主义、逆全球化等思潮。

中国情况不一样,中国多数人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因为中国发展模式的特点是既发挥市场的作用,也发挥*府的作用。我们现在要实现产业升级发展,需要对许多基础性、战略性资产进行投资,我们现在对新基建的投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中间许多都是为了满足明天的需求,但今天就要布局,今天就要开始做。

技术人员在拉萨安装5G基站设备。图片来源:中新网

第三条主线就是推动贯彻新发展理念,除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之外,这次五中全会又提出把安全与发展统筹考虑,落实到发展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部门层面,无论是省级层面还是省以下各级层面,都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五中全会还特别强调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这是习主席提出的总体安全观的一部分,它既包括传统安全,如领土完整和国防建设,也包括非传统安全,如公共卫生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信息平台-核心技术安全等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善于预见和预判各种风险挑战,做好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预案,不断增强发展的安全性。

第四条主线就是明确提出了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

年十八大的时候,我们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年十九大的时候,我们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现在这次五中全会,我们又对科技创新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并作出了战略部署。

过去国内一直有很多争议,究竟是自主创新为主呢,还是走国际化市场化道路为主,结果美国特朗普*府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科技战,使中国人看到了我们别无选择,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不来的,在核心技术方面,我们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走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我们的国防产业一直有一个说法,美国封锁什么,我们就能生产什么,而且还有中国自己的独门绝技。不久前,习主席在一个讲话中提到中国的科技的一个独特优势,那就是“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中国具有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的应用市场,产品迭代升级比任何国家都快。我相信最后为中美科技战后悔的不会是中国,而是美国。可能不出几年,美国可能肠子都要悔青的。

当前我们中国的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的核心。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五中全会鲜明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尤其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

5年,15年

年开始实施的是我国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规划确定了12个重点领域,涉及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今年有啥新意?有网友开玩笑说,喜欢制定五年规划的中国是位不折不扣的“时间管理大师”。还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以前不叫“规划”,而叫“计划”,一字之差有啥区别?接下来,咱们一起来了解。

这次我们的规划与过去的规划有哪些不太一样的地方?

一是这次除了“十四五”规划建议之外,十九届五中全会还发布了“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这种把五年计划与远景目标一起公布的情况,过去并不多见。它说明我们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我们需要统筹考虑五年规划以及更为远大的目标。两者有很多方面都是密切联系的,比方说,我们今天对新基建的投资,包括5G基站建设、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要领域,其效果将远远超出未来五年,它将推动国家的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推动整个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

二是“十四五”规划建议的完整性和丰富性超过历次规划建议,同“十三五”规划纲要进行对比,我们看到不少新提法。

比方说,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再比方说,过去的规划中也有“坚持*的领导”,这次最重要的变化是,“*的领导”成为首要原则,整个句子是“坚持和加强*的全面领导”。

此外,“十四五”规划建议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部分,有两点新表述十分值得重视。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是在*的最高文件层面上第一次对科技工作赋予了“战略力量”的重大属性。此外还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这是科技创新领域的突破性认识。对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过去没有单独的集中的论述。企业在未来科技创新领域的作用将更加重要,这也是我们对科技创新规律认识的一种深化。

“十四五”规划还建议将产业链和供应链放在了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位置。特别是“供应链”的概念在建议中出现了8次,而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仅出现了2次。在“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部分,第一条内容就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其中“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等表述,明显是针对美国的华为芯片禁令做出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到科技自立自强的呼声日高,已经成为未来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最关键因素。

另外,“十四五”规划建议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表述部分,提出“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河等国家文化公园。”

“十四五”规划建议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部分一个关键表述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应的表述则是“缩小收入差距”,看似一正一反,但现在的表述方法更加积极,我们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将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十四五”规划建议重新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句话很重要。过去“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表述是“完善初次分配制度”,这次是明确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你可以发现这是中央在分配制度上的又一个重大决策,使我们国家实现“共同富裕”又有了新的抓手。

我不久前看了浦东规划概要,看得心潮澎湃,这就是中国模式的魅力,你可以大致知道你自己生活的地方以及你的国家,今后五年,乃至十五年将发生什么变化。中国发展模式的特点规划能力比较强,规划制定出来后的落实能力也比较强。

一般讲,我们提前完成规划是大概率事件,这也是西方一些人害怕中国模式的原因之一,我希望他们不要害怕中国,而是向中国学习,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我们五年规划的做法,就是从苏联学来的。但后来我们结合中国实际做了很多改革,我们把苏联的指令性计划,改革为中国的指导性计划和战略性规划,既发挥市场的作用,也发挥*府的作用。相比之下,90年代初苏联转而全盘否定自己,拥抱全面私有化的休克疗法,结果是灾难性的,至今很多俄罗斯人还后悔不已。

回头看,中国在自己的崛起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了大量其它国家的经验,然后结合中国的国情,推陈出新。中国人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文化,有“从善如流、推陈出新”的文化,有“知行合一”“言必信行必果”的文化,这一切带来了中国模式罕见的规划能力和执行能力,这也是宝贵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我们引以自豪,也值得与全世界分享。

来源

观察者网

热点视频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