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陶瓷的魔咒与解咒
整个艺术陶瓷行业复兴经历了从*府采购、商务消费,到下沉开拓大众消费市场的变革阵痛;面对着整个市场从艺术审美到艺术消费的美育与习惯缺失的困顿;品尝了手工技艺与机械批量的价值效率选择的困苦;迎来了行业的业态跨界融合,领域功能细分再造探索的挑战。
河南陶瓷在沉寂复兴和变革中起伏,在*府采购、集团商务采购的推动下繁荣,又在渠道消费导向变革中艰难存活。
陶瓷既是工业商品也是手工产品。陶瓷既是传统手艺也是现代产业。陶瓷既有商品属性也有文化属性。陶瓷既有地理品牌也有瓷种品牌之困分。整体上面临坚守传承、和创新变革。
说陶瓷种类,河南是绕不过的话题。这里五大名瓷有二,诞生了钧瓷、汝瓷。除此之外还有花瓷、唐钧、扒村瓷、郑商瓷、登封瓷、唐三彩、绞胎瓷、邓州瓷、黑瓷等,近乎每个区域都有一个瓷种。众多地方小瓷种在历史上经历了整体辉煌、集体沉沦和全面复兴三个阶段。
以当下横断面看河南陶瓷业。有三个行业现象:行内领*大师大多是原国有瓷厂或原行业技术管理出身;大多是家传帮带和非遗传承的技艺模式,形成了河南陶瓷复兴的“本土近亲”特征。
整体上面临三个行业问题: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结构性断档、业态和产品发展转型(产业化模式创新和产品设计创新、产品渠道创新)困顿、资和与人和管理层面、业态跨界融合的产品层面,双融合的发展挑战。
选择大于努力:河南瓷业的方向性战略选择
只有正确的方向才会有正确的成果开始。柯达选择了坚持胶片方向,失败于数码技术的兴起。安德森选择电动汽车,却败于石油产业的兴起。同理,看不到未来的趋向也就意味着眼下路径的迷茫。这正是当下河南陶瓷行业的现实处境。
河南艺术瓷传统上以技术家传、流程全能一体为特征。气电烧、机械加产业链分工协作,助推陶瓷技术和产业链协作分工变革,也引发了关于资本风投、融资扩股、全产业链资源整合,以及平台化资源对接服务的新探索。
河南陶瓷在沉寂复兴和变革中起伏,在*府采购、集团商务采购的推动下繁荣,又在渠道消费导向变革中艰难存活。
资本运作模式是否适宜河南艺术陶瓷的发展。
生活瓷和工业瓷的消费群体与艺术瓷的消费群体不同。一个是生产消费,一个是审美消费。所以广州佛山瓷产业与河南瓷产业在消费对象方面有根本的区别。河南陶瓷业态与景德镇有相同性。但相对于景德镇陶瓷行业,河南陶瓷的差距在于有业态没产业,有传统传承没现代学院教育。有产品没终端渠道和。有发展需求没清晰共识一致的路径。尤其不同之处在于景德镇是地理品牌,河南陶瓷是家族商品和地域瓷种品牌。家族模式和工艺技术壁垒在扼杀行业活力。
以工艺塑造品牌,是国内多数陶瓷的特征。比如汝瓷钧瓷青瓷黑瓷白瓷等。景德镇是为数不多的以产业塑造品牌的模式。以产业支撑和以工艺支撑的发展路径的差别,决定了河南陶瓷的发展路径和景德镇不同。河南陶瓷的基因禀赋就是官家定制的小众审美消费而不是价格敏感的大众生活消费。
景德镇瓷种及工艺甚多,从白瓷到青瓷,从粉彩到新彩等等,景德镇不是突出某一个瓷种和工艺优势,而是突出地域产地品牌的概念和通用技术特征以及分工效率和批量化的价格优势。景德镇开放型交流反而提升和促进了行业的整体竟和互动,形成独有的以地理立瓷的产业发展特色。这对河南包括其他省市例如福建、河北等以瓷种立瓷的发展模式而言值得思索。
目前河南还没有类似以地理为特征的瓷品,还没有河南瓷这种地域概念。以瓷种立瓷的地方瓷业如何产业化以及是否产业化发展是个值得探索思考商榷的问题。
河南陶瓷在新材料研发、体系化开放教育、产业要素整合、资本赋能发展、终端渠道变革、全民审美素养提升、艺术审美消费市场培育等方面,从行业发展到价值使命等方面均面临变革,问题是谁来以及谁能谁统筹搭建行业闭环整合和优化?
陶瓷行业的*策导向
从国家*策层面,陶瓷行业在国民经济的行业发展定位是什么样的?从国家层面,明确支持景德镇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陶瓷文化传承和创新实验区不论是否涵盖河南,但就传承和创新的期许上指明了发展的战略方向。传承什么,创新什么的选择,成为摆在行业面前共同的话题。
从河南地方行*层面,禹州、汝州、宝丰、郏县等均不同程度明确把陶瓷作为地方支柱或重点发展产业。但就整个陶瓷行业而言,基本停留在本行*区内运作,亟待在省级以上层面形成统一的*策导向和行业共识。
大多数陶瓷公司沿用全产业链自营模式,在发展路径、成本管理、产品创新、业态融合细分方面面临操盘能力的问题。景德镇在全产业链分工协作平台和渠道平台、教育与国际交流方面走在前面。西方一些国家在陶瓷材料技术和指标量化大数据积累方面走在前列。
茶叶、陶瓷、丝绸三大传统产业,其文化中国元素哪些需要传承保持,哪些亟待需要变革创新?可以比照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实验区*策,站在河南陶瓷行业进行系统思考。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整体的觉醒和路径共识。
虽然*府的*策导向往往也会导致催化急功近利,最明显的就是把*策性导向变成具体项目化扶持。
陶瓷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陶瓷具有商品、审美、文化三种属性。从审美欣赏角度具有全民性即大众美学需求。从审美消费角度具有特殊性即商务交往消费和鉴赏投资消费需求。互联网的数据人设分析和靶向精准传播,有助于为陶瓷行业的资源整合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参考数据。
在技术创新相对恒定的情况下,商业模式选择更具有变量意义。跨界、共享、重组、创新是传统互联网的价值。流量、裂变、靶向是移动互联网的价值。从直线平台催生商品电商,到自媒体催生内容电商。网红效应和直播经济成为产品产业新通道。特别是新冠事件助燃自媒体网红的全民洗礼。从信息赋能到场景再造。作为传统行业的陶瓷业如何搭乘内容电商打通渠道,借助互联互通的信息流促进发展?
陶瓷的行业新业态创新
陶瓷具有功能分化裂变的潜在基因。陶瓷与旅游结合的休闲模式。陶瓷和疗愈结合的养生模式。陶瓷和文化结合的教育模式。陶瓷和雕塑结合的景观模式、陶瓷和功能结合的实用模式等。也许还可以裂变出更多的融合业态细化分支方向。
河南陶瓷如果沿着景德镇的发展模式即产业园加平台模式,只能是跟随而不能超越。河南厚重的地理文化如何和陶瓷结合,或者说用陶瓷的语言展现河南地域特色文化。赋予河南陶瓷除了传统功能之外的新的功能细分产品业态新潜能值得重视。
跨界融合业态新分支,渠道创新消费新场景及全产业链资源协作整合等等,也许可以走出来一条不一样的发展路子。体验、展示、生产功能在现实与虚拟元宇宙空间同步进行,互动联动一体等。或许可以以此弥补反哺材料技术提升和平台化的不足。是否可以推动河南陶瓷的新探索尚未可知。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