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414/t5oft8k.html近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云南省文化和旅游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年)》(下称《指南》)。
《指南》首次尝试将文化类和旅游类标准合并编制,进而指导、规范文旅产业发展,是中国首个发布的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该指南编者为:赵国良、杨澄、娄可伟、董志伟、杨晓晖、龚娣、刘萍芬、谭继宁、赵华良、李荣林、石克燕、李瑜敏、李鹏、冯艳滨、左琦、江德琴、何钰雯、常春雨、裴艳霞。
前言部分内容表示,《指南》是云南省对文化和旅游行业深度融合的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标准体系表的设置也将随文旅市场发展而变化。编制时间有限,瑕疵和纰漏在所难免,恳请使用者在《指南》具体实施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更好服务于我省文化和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
截止到年底,我国旅游业地方标准数量为项,其中东部地区项,中部地区项,西部地区项。东部地区旅游业地方标准数量较多的省份为北京、河北、山东、江苏,这些省份地方标准均超过30项。
中部地区旅游业地方标准数量最多的是安徽省,为78项,是全国旅游业地方标准数量最多的省份,也是我国的旅游业大省之一。
西部地区广西、贵州等旅游大省标准数量居多。从全国角度来看,旅游业地方标准排名前六的省(市、自治区)依次为:安徽、贵州、河北、北京、海南及广西;无论标准制定还是试点示范,曾在旅游标准化走在全国前列的云南,近年来与上述省区形成了明显的差距。
最近几年,海南省为落实国家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要求,全方位推动旅游标准化建设,通过人大立法推进全岛实施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系列标准,在处置“天价海鲜”等恶性事件中,立即启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及时有效地矫正了对海南旅游的负面影响。
非遗传承方面,各省市的标准制定主要集中于规范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技艺、操作程序等方面,共计19项。
其中,浙江省6项,安徽省4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项。山西省3项,黑龙江省2项,河南省1项。民族文化方面,主要集中于民族性突出的省市,包含具有多民族分布的省市或由
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立的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区,共计58项,其中,湖南省制定涉及湘西民族菜标准24项,贵州省涉及民间工艺品(蜡染制品、拉丝银制品等)制作及标识标准共计14项,内蒙古自治区涉及当地鄂温克、鄂伦春民族服饰及民族工艺品制作标准共计10项,四川省涉及当地羌族、康巴藏族民族服饰及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服务规范标准共计6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青海省涉及当地民族服饰标准各1项,广西壮族自治区涉及民族药材种质资源规范1项,北京市涉及乡村旅游背景下民族风苑评定1项。
文物方面,主要集中于博物馆建设较为完善的省市,共计42项。北京市相关标准化工作最为全面,包括21项,涉及文物建筑与文物艺术品的修缮、消防安全、工程管理、清洁及数字化工作。其次,河南省5项,山西省4项,陕西省和河北省各3项,湖北省、浙江省、江苏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各1项,均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