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学历史试题中的
方志文化元素举隅
郭翔刘瀚声
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充满神韵的城市,一座传承古蜀文明、传播天府文化的城市,一座有着极强的历史延续性和创造力的城市。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纵观成都近五千年的城市史,宝墩遗址、金沙遗址、都江堰、《华阳国志》、邛窑、纸币“交子”……展现了成都是一座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的城市;蜀道、南方丝绸之路、青城山、川菜、川茶、川酒……体现了成都是一座开放开明、和谐包容的城市;文翁、司马相如、杜甫、陆游、杨慎、巴金、李劼人……彰显了成都是一座崇文重教、厚德向善的城市。总之,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十大古都之一的的成都,以一种海纳百川、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气质传承、传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历史教研室借助丰富多元的成都方志文化元素,例如将都江堰、蜀锦、文翁石室、川茶、四川机器局、近现代成都报刊行业、杜甫草堂等作为命题素材,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命制了一大批既反映天府文化又体现时代价值的中学历史试题,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感悟“自强不息”“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文化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以理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
下面,我们用两个典型案例来加以呈现。
煎茶旧法出西蜀,水声火候独能谙
例1.(届·成都高一上期末考试·26)成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茶馆是成都的一个文化象征和发展的缩影。改革开放后,茶馆中电视和录像机逐步取代了旧时茶馆里的地方戏和其他形式的演出,室内的墙上贴满了影碟的封面,大部分都是港台和美国片。尽管这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都已发生根本性的巨变,但茶馆仍然可以容纳掺茶师傅、算命先生,挖耳师、擦鞋匠、小贩等在其中谋生,并进一步展示出传统生活方式和地方文化的活力。
——据王笛《农民工的城市经历:改革开放后的茶馆观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成都的社会风貌。
题目中的关键词是“茶馆”,茶馆当然离不开茶。揆诸历史,中国是茶的故乡和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成都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如下特点:源远流长;价值和功能不断丰富,文化属性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逐渐世俗化、普及化;影响范围不断拓展。
观音阁老茶馆(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据学者研究,西晋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也成为我国最早的一首咏茶诗。诗云:“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稍后,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之一《华阳国志》(东晋蜀中史学家常璩著)则记载了川内各地出产好茶的情况,如“什邡县,山出好茶”“南安、武阳皆出名茶”。据宋代大型类书《太平广记》卷三七《神仙·阳平谪仙》记载:“初,九陇(今彭州)人张守珪,仙君山有茶园,每岁召采茶人力百余人,男女佣功者杂处园中。”可知,唐代蜀中的彭州已出现了最早的大型商品化茶园。唐宋以来,茶叶兴盛超迈前代,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一时期成都的独特优势:社会相对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动荡或战乱;北方人口大量迁入,劳动力不断增加;自然条件优越;兴建水利工程;农耕经济发达;前代奠定的良好经济基础;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伴随着茶马古道、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等通道的开辟和扩展,茶和丝绸、瓷器一道作为民族交融与中外交往的载体和媒介,传播于全世界。
近代以来,成都的茶文化十分盛行,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馆是成都的一个文化象征和发展的缩影”。其特点在于:
一是茶馆众多,茶客甚众。据年成都报纸《新新新闻》统计,当时成都有茶馆家,每天茶客约12万人。抗战时期,随着东中部大量人口的内迁,成都茶馆最多时达到多家,茶馆从业者近10万人,比年时的茶馆数量多了近一倍,从业人数多了近9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人口流动性的持续增强,成都茶馆不胜其数,桥头、街角、巷尾、庙前、河边……不同层次的茶馆,五花八门,熙熙攘攘。在茶座的方寸间,成都人可以畅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