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路在何方文化馆十四五转型发展之思 [复制链接]

1#
北京痤疮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9125685.html

看文物去博物馆,查资料到图书馆,赏艺术品进美术馆……为了怎样的文化服务,人们才会首选文化馆?这样的“灵*之问”,其实一直是文化馆从业者自我发现、自我革新、自我创造的动力源泉。最近,零星疫情的再次出现,使得中高风险地区的线下活动、服务再次受限,公众对线上文化服务的需求再次增加,文化馆也再次面临“倒逼”态势。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以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为指引,如何精准定位、谋求高质量发展?这要求文化馆行业有进一步思考。

文化馆是干什么的?

过去

文化馆要回答“有没有”的问题,满足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基本文化权益。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文化馆提供的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的是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的是人民群众读书、看报、看展览、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

这一职能定位与当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与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密切相关,也与文化消费环境密切相关。“十二五”时期,*和*府进一步强调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坚持*府主导,形成了“保基本、强基层”的服务格局。

现在

文化馆要回答“好不好”的问题,提供丰富、多元化服务,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今,文化馆产品和服务更多元,正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基本”向“丰富”转变,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三五”时期,文化馆的职能定位迎来转型关键期,打破基本文化服务边界,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被纳入“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总体方针思路是“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府部门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多头管理和资源“碎片化”向资源整合、扩大服务人群覆盖面和适用性转变,*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鼓励群众主动参与文化服务全过程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近年来,文化馆发力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向多元产品、优质服务的目标进发。

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公共文化服务要从满足基本文化需求向多样化需求转变、基本服务提供向优质服务提供转变、标准化供给向个性化发展转变。这为文化馆打开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年10月,*的十九大召开,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各行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指明了建设方向。文化馆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真正实现由“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从“基本”到“丰富”的跨越式发展,才能回应美好生活需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未来

文化馆将致力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向公共文化管理与服务综合体转型。面向“十四五”,文化馆迫切需要由公共文化设施向公共文化管理与服务综合体转型。

“十四五”已开局,站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角度,站在助力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建设的高度,回应群众文化多元化需求的急剧增长,以及全民精神力量的亟待增强。文化馆事业发展坚持*府主导、社会参与,不仅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还要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供需精准对位,创新服务方式,革新工作机制,尤其是提高数字服务能力,向全社会开放,让全民共享成果。

定位是发展的基础。文化馆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精神食粮的重要来源,只有找准定位才能实现与时俱进。

从法律规定层面,可以准确定义文化馆职能。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二十七条指出:“各级人民*府应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促进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和传播,支持开展全民阅读、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全民艺术普及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文化馆的社会职能第一次通过法律被明确下来。

从财*支持层面,可以了解文化馆主要功能。财*部、文化和旅游部刚刚印发的《中央对地方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对文化馆的补助范围和支出内容明确界定为:举办普及性文化艺术类培训项目,举办公益性讲座、展览,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基层文化骨干业务辅导,民间文化传承活动,流动文化服务,业务活动用房小型修缮及零星业务设备更新等。

从评估定级层面,可以把握文化馆建设、管理、服务的重要指标。文化和旅游部年9月启动了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评估定级指标体系从业务建设、服务效能和保障条件三个维度考量文化馆行业建设基本要求、重点任务及考核标准。馆舍面积、人均财*投入、业务门类配备、数字化服务能力、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从业人员培训、服务满意度评级、执行*的方针*策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等核心指标被纳入等级必备条件。

从行业体系层面,可以认识文化馆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自年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更名,到年成立中国文化馆协会,再到年文化和旅游部服务发展中心新的职能定位,作为我国文化馆行业龙头,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和中国文化馆协会补齐行业体系空白,发挥引领作用、集结业界力量,统筹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统筹实施全民艺术普及,将优质的资源和便捷服务进一步向乡镇基层输送和延伸。

从国家战略层面,可以找到文化馆发展新方向。*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新时代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出的新目标。*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相关内容中,特别提出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这是中央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摆上更突出位置,这是国家规划愿景给出的新高度。

诸多维度交织,全民、普及、公益性、文化传承和数字化等关键词频频出现,文化馆呈现新画像。新时期,文化馆必将迎来新发展。

文化馆如何转变做法?

谋定而后动,万事皆有法。由疫情冲击之下阵地服务转型,到丰富多彩的线上产品服务,群众对文化馆的认识发生不小变化,业界思考也随之不断深入,大家普遍感受到:转变思路的时机已到来。

公共文化服务要聚人气,强化普惠性、全民性,做到哪儿人多到哪儿去,吸引更广大人民走进公共文化场所,享受文化建设发展成果。

年三四月间,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和中国文化馆协会在国家公共文化云上推出“文化馆事业发展的思考和讨论”,截至当年6月20日,11场讲座和互动交流的网上专题主页浏览量累计达多万人次,总点播数万,总点赞量79万次,单场讲座最高在线人数27万。而对照全国文化馆(站)18.5万的从业总人数,这组数据在相当程度上说明了文化馆事业发展的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