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黄牛囤票或将走向凉凉国内首个演出 [复制链接]

1#

封面新闻记者徐语杨

你爱看演唱会么?你抢票么?即便是不追演唱会的人,也大概听说过某些知名度高的演唱会抢票有多难,“*牛”现象屡禁不止。一张票面价格几百元的票,通过*牛转手,能卖到上千上万甚至几万,在目前的演出市场上,已不是新鲜话题。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颁布了《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于8月19日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个演出票务领域的行业标准。《规范》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牵头起草,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规范》的实施将有效打击“*牛”生存空间。

票务市场长期混乱

“*牛”票屡禁不止

“*牛”之所以屡禁不止,和主办方、票务平台以及消费者三方都有着莫大关系。演出行业内人士也多次向记者透露,“*牛”的存在不完全是一件坏事,部分时候能帮助主办方及平台更好地保证票务流通,但需要对其进行管理,可以形成有效的二级票务市场。一部分购票观众也表示,自己对“*牛”又爱又恨,一方面憎恶他们哄抬票价,一方面又怕如果“*牛”消失,再也找不到购票渠道。

虽然如此,“*牛”大量恶劣行径如果不加管理,必将严重扰乱正常的票务市场运行。例如和某些不良平台勾结囤票、甚至散布不实信息有意哄抬票价。

王菲演唱会

年,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牛”事件引起高度热议,号称在32秒内万张门票售罄。随后,“*牛”票瞬间被炒到超过1万,第一排中心位置甚至有人要价百万,而票面价格仅1千。

*牛哄抬票价

但真的有如此“奇货可居”么?未必。随着演出临近,这场演唱会的票价又迅速从万元跌落回原本票价,甚至低价出售。“*牛”大规模囤票造成“一票难求”的行为遭到观众的鄙视和厌恶,相关机构和平台也出台过多次打击“*牛”的措施,但收效甚微。

究其根源,也许还是和演出票务行业的不透明有关。本次《规范》的实施,也将重点梳理这种“不透明”。

纵观国内演出行业,长期存在多重票务系统并存的局面,既有业务覆盖全国的大型平台,如大麦、保利、猫眼等票务平台,也有地域性票务公司,其中包括剧院自有票务系统,或者掌握了一定演出资源却并不具有相应资质,独立开发票务销售的小型公司,数不胜数。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解读道,在售票过程中,主办方究竟给各平台分了多少票,每个平台又到底上了多少票,监管部门不得而知。凡此种种让演出票务市场信息极不透明,欠缺统一标准已经严重阻碍行业发展,滋生票务乱象,例如不合理的索票和“*牛”倒票行为等。

统一信息编码

比对电影行业给出真实票房数据

本次出台的行业标准将着重解决统一全国演出票务的内容、规格、编码、制作、发行等基本要求,统一全国演出票务的生成、打印、取票、印刷等具体要求;统一全国演出票务购票、检票、退票等全流程的规范化服务;制订演出行业的票务基本规则。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全国演出票务市场数据进行采集和有效监管。

这意味着,每张演出票的编码都将拥有全国统一标准。包括演出场地、演出场次、演出类型,票务管理系统和票务销售系统并行。

周杰伦演唱会也是“*牛”重灾区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认为,对比近年电影行业走过的路径,电影产业得以迅猛发展,认证完备且全国统一、开放的票务系统助力不可小觑,市场信息数据化反哺行业的效应有目共睹。

尤其在年之后,电影票务规范促使电影行业的“蛋糕”越做越大,连年翻倍快速提升。对于演出行业而言,同样只有市场蛋糕做大,每家企业才有更大的份额。

因此,行业规范的编制和推行也得到头部票务企业如大麦、保利票务、猫眼、秀动等的大力支持并从立项开始全程参与,于是才有了国内演出行业的第一部票务规范。从国际角度看,这一标准也是世界范围内演出领域首部真正的票务规范。

统一信息编码,也将为市场在售演出项目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分析基础。编码能够快速对应大数据筛查,便捷掌握不同区域、各不同类型的演出产品销售情况。根据规范,未来国内所有“出票系统”,都应该接入全国统一的票务信息管理平台,且进行行业标准化认证。

这也意味着,像电影行业一样,未来我们也将看到官方给出的“演出票房”真实数据。

《规范》将于年8月19日起实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