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艳平●一、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现状●数字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涵盖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装备、数字艺术展示等多个重点领域,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北京集聚了文化产业各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特别是网络新视听、数字广告、数字出版、电竞游戏等数字文化产业形态的企业,推动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01
*策环境持续优化,助力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旅产业发〔〕78号),指出要支持数字文化企业开展债券融资,推进设立数字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旨在夯实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构建数字文化产业新生态。同时,文化和旅游部鼓励各省市人民*府制定符合自己省内或地区特性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北京市已发布了数字文化产业未来规划和发展路线。年4月,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年-年)》,提出到年,实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各区全覆盖,充分发挥数字文化服务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年6月,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指出要围绕内容创作、设计制作、展示传播、信息服务、消费体验等文化领域关键环节,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超高清视频、5G、VR等技术应用,促进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升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未来,为响应行业发展趋势,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环境将持续优化,从宏观层面上为数字文化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02
北京上市数字文化企业47家,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效应凸显
目前,数字文化产业已成为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创新发展,北京市以网络新视听、数字广告、数字出版、电竞游戏等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蓝色光标、掌阅科技、汉王科技、掌趣科技等一批数字文化上市企业、领*企业,截至年末,北京市共有上市数字文化企业47家,占全国上市数字文化企业总数量的29.75%,遥遥领先其他省市;共有新三板挂牌数字文化企业家,占全国新三板挂牌数字文化企业总数量的33.22%,是位列全国第二名上海(46家)的两倍多。这些企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引擎,例如,数字广告领*企业蓝色光标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58%,达到.58亿元;年前三季度数字文化装备企业汉王科技营业收入为9.85亿元,同比增长58.27%;数字出版行业领*企业掌阅科技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95亿元,同比增加7.83%。03
数字文化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新模式、新业态快速涌现
年6月,北京市出台的《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提出要围绕内容创作、设计制作、展示传播、信息服务、消费体验等文化领域关键环节,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超高清视频、5G、VR等技术应用,促进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升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在*策的支撑引领动下,北京市各类数字化技术不断应用于文化生产,数字文化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提升,提供了新的消费模式和场景,包括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非遗展示等项目和模式。大量文化活动搬上“云端”,云观展、云游览等新业态满足了消费者线上新兴文化消费需求。例如,在疫情期间,北京民俗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推出线上展览、线上直播等丰富多彩的“云端”活动;中文在线和东城区第一图书馆联合举办了系列网络直播活动,请文化名家推广阅读,参与人次远超疫情前的线下活动。●二、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投融资情况●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影响下,年,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发生社会融资案例93起,涉及资金规模为.87亿元,同比减少27.12%,但在全国数字文化产业社会融资总规模中的市场份额仍然达到30.44%,仅次于广东省。在投资方面,北京市新三板挂牌数字文化企业对外投资步伐放缓,涉及资金规模为2.47亿元,同比下降11.17%,但仍位列全国第一名;而55家上市数字文化企业投资规模为.06亿元,同比增长.83%,投资市场明显升温,且位居全国第二名,领先优势明显。(一)
社会融资市场趋于谨慎,偏好向上市企业集聚
1社会融资市场降温,北京融资活跃度稳居全国之首
北京市不断推动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文化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据新元文智-文化产业投融资大数据系统(文融通)显示,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影响,全国数字文化产业社会融资市场降温,共计发生9起社会融资案例,募集资金规模为.62亿元(不含银行贷款,下同),分别同比下降13.22%、4.70%。北京市也不例外,全年发生社会融资案例93起,同比下降22.50%,但稳居全国之首;募集资金规模同比下降27.12%,降到.87亿元,但仅次于广东省,在全国数字文化产业社会融资总规模中的市场份额仍然达到30.44%。
注:因银行信贷数据未公开披露,故本报告计算社会融资总规模时未计入银行信贷数据;为避免重复计算,上市再融资、新三板融资中不计相应的债券、信托融资。因数据四舍五入的原因,本文中可能存在总计(或差值)与各项求和(或相减)不等的情况。2社会资本偏好向上市企业集聚,吸纳股权融资渠道近八成资金北京市聚集了虎视传媒、祖龙娱乐、祖龙娱乐等龙头数字文化企业,这些企业通过IPO吸纳大量社会资金,引领带动作用明显。数据显示,年,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募集的资金主要来自股权融资渠道,共计发生融资案例88起,涉及资金规模高达.59亿元,在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社会融资总规模中的比重为92.48%;且资本更偏好向上市企业集聚,通过上市首次募资渠道募集资金.33亿元,占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股权融资渠道融资总规模的77.20%,同比大幅增长,市场升温明显。与上市首次募资渠道不同,受日益趋严的监管环境影响,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通过私募股权融资、新三板融资、债券三个渠道的募资规模均呈下滑走势,分别同比下滑81.90%、79.19%、7.29%,市场均呈现降温趋势。(二)
并购市场降温,并购规模仅次于广东
1并购活跃度、并购规模双向下滑并购可以使企业迅速实现规模扩张,突破行业进入壁垒,有效实现资源整合,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扩大盈利水平,但由于我国经济持续不确定性和下行压力加大,年,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并购市场整体低迷,共发生42起并购事件,涉及资金规模为27.99亿元,分别同比减少16.67%、31.55%,市场趋于谨慎。但与其他省市相比,并购案例数量仍然居全国首位,并购规模仅次于广东省。2文化产业并购注重强化主业,整合行业上下游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并购以所在行业整合为主,并购活动主要围绕强化主业、完善产业链以及整合相关资源展开,并购标的的业务范围多与并购主体所处行业相关。数据显示,年,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并购市场涉及20起事件,半数为行业内部整合并购,有代表性的有上海姚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购大鱼竞技(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两者都隶属于游戏行业;国旅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并购北京新线中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两者都属于互联网广告服务行业。(三)
挂牌企业投资步伐放缓,上市企业投资市场明显升温
1北京挂牌数字文化企业投资市场降温,但优势仍明显年,北京市新三板挂牌数字文化企业对外投资步伐放缓,无论是投资案例数量还是投资规模均呈现下滑态势。其中,投资案例数量为47起,同比减少11.89%,但仍位列全国首位;涉及资金规模为2.47亿元,同比下降11.17%,但仍位列全国第一名。从投资方式来看,股权投资涉及案例数量、资金规模双向领先,分别为30起、1.55亿元,分别占新三板挂牌数字文化企业投资总案例数量及总规模的63.83%、62.78%。2上市投资市场明显升温,投资规模实现翻倍增长截至年底,北京市共有上市数字文化企业55家(包含退市企业6家、转型非文化企业2家)。其中,年有7家企业完成IPO,较年增加2家,表明北京市数字文化企业上市步伐加快。55家企业在年共计发生投资案例75起,同比增长50.00%,涉及资金规模为.06亿元,同比增长.83%,投资市场明显升温,且与其他省市相比,无论是投资案例数量还是投资规模均居第二名,领先优势明显。从投资方式来看,以并购为主,投资规模达.89亿元,占上市数字文化企业投资总规模的83.45%;股权投资、投资基金、新设子公司三种方式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25.30亿元、23.06亿元、0.81亿元。●三、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投融资展望●“十四五”期间,“新基建”将迎来发展机遇,数字基建的发展将为数字文化产业提供强大动能,必将推动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数字文化产业仍将是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