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工笔精神的文化意义记国画家魏宏声 [复制链接]

1#

魏宏声近照

魏宏声艺术简历

字泠风、号渥云堂主。年生,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吉林省青联委员、长春市青联常委。毕业于东北师大美术学院,进修于清华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导师工作室。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

中国民主同盟吉林省委委员、民盟吉林省委文化委员会副主委、民盟中央美术院常务理事、吉林省民盟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吉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吉林省*协书画院院士、白山印社副秘书长、长春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画作品入选“中华扇面艺术大展”、“年全国书画家新作展”、“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美术作品展”、“海峡两岸.台北-长春书画印名家邀请展”、“甲午迎春.吉林省中青年书画名家邀请展”等全国及省级展览。

中国画作品荣获“长春市首届美术书法大展”金奖、“中国画荷名家精品展”金奖、“吉林省第八届、九届美术作品展览”银奖、“纪念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吉林省第三届青年美术作品展”金奖、“吉林省第四届青年美术作品展”银奖、“吉林省首届中国画作品展”银奖、“关东画派.东北三省新生代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等全国及省市展览奖项。

先后举办“冯永庆、魏宏声中国画作品展”、“吉林省民盟画家魏宏声中国画作品展”、“清风雅韵-魏宏声山水画作品展”,曾荣获“吉林省优秀文学艺术家”及“长春市百名文学艺术新秀”称号。

工笔精神的文化意义

——记国画家魏宏声

于维范

我与国画家魏宏声有过抵足长谈的情形。那是在他来北京中国国家画院投奔画坛名宿卢禹舜先生以图绘画事业更进一步后的一天。这一天在中国宋庄的小堡村,外面是浩浩荡荡的雾气和霾霭,我们则天东地西地热聊着,周围静籁无垠,仿佛听得见PM2.5悄悄进村的步履蹒跚;我俩香茗轻啜,望着楼旁道路上苦行僧般来来往往的人们忙碌的身影,有些偏安一隅的感觉。

魏宏声很响亮地咀嚼着山东沿海出产的鱼片,“金骏梅”小心侍候,幸福得有些眼眶湿潮。这感觉来得突兀,走得快迅,他的目光时时地逡过墙上那帧尚没脱胎的8尺山水大画,神情有些拘索,“苦行僧”情结蓦然升腾于胸膈。

我曾戏言他的“苦行僧”情状和前后世的因缘,以比较文学比较严肃的态度推出于为他撰写的画展前言中——

这是一位国画艺术之路苦行僧的历史足迹——艰难而执著。明知“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乃祖训,乃哲理,却依然“行百里者半九十”地咬定青山;

这是一位意象学理论的拥趸和践行者的影像定义,对世事热爱和崇敬得无以复加,就以秃笔为械,几欲纵横宇宙,与遥远的周公有着澄明和淡定心绪的交流;

这是一位灵*与躯壳都货贩于爱琴海边缪斯女神的斗士,攫两汉之精髓、逐五代之沃富、崇明清之繁博、持当今之意趣,诠解着中华文化的“传情达意”和“天人合一”的伟大理念……

虬松深壑,巨岩轻岚,凡夫触目而倾钦;飞流长虹,雄关短隘,贵胄太息而欢跃。

空间和物象,固守于一点一染、一皴一擦;情态和意韵,留香于一时一刻、一生一世。

“清风雅韵”,是一览无余的美学追索与探究;山水徜徉,现臻致纷呈的审美取向。

《溪山论道》、《江春帆影》、《秋山探幽》、《翠谷清音》,为仿继与接承丰硕小泛积淀;《风日晴和》、《幽谷犁声》、《涧边放怀》、《碧烟晴雨》,则改观与革新彰显大象无形。

一槛外之士曰:他的山水大多以小写意见笔见墨,似摹古而异,如沿习亦非,形成了殊它的语言和独特的气韵。画中主题人物皆为高士逸人,画面则遵从国画山水传统要素,所谓水晕墨章有之,元气淋漓有之,丹青斑斓有之,焦墨渴笔有之,这种传承与创新集一的作品,使我们对他的国画创作有了更彻确的认知和解读。

他者,魏氏宏声也。

这种光怪陆离的语言使部分参会者兴致盎然,一位在全国美展中入过展、获过奖的业内大家眼光灼灼地约我哪天去他那里聊聊,我知道我的志怪文学倾向这感觉真的是OK。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对宏声其人其画的中肯评价,所以,每有相对合适的场合,我都要占据一块有利于声带震颤的位置,过过老年人大概都有的唠叨之瘾。

从创作阶段上论,青年国画家魏宏声十几岁就开始国画工笔花鸟的创作,在当年风华正茂如今垂垂老矣的开蒙之师冯永庆先生悉心指导下,创作出诸多可以流芳可以传世的精美之作。从大小不等的各级展览以及出版和作品入编的各种画册中,我欣赏到了他的工笔画作品的“蓝天澄碧,翔鸟自如,媚猫似姝,残荷苍丽”的审美取向与笔法坚挺、色彩明彻、构图严谨的艺术特色。他对工笔花鸟画的发展脉络、文哲融合、诗兴语言以及东西方新视觉艺术元素的吸收等都深谙于心,熟练于笔,于是就精品叠出。这些作品包括他在各级画展中的金、银、铜奖获得者《秋色胜春潮》《秋籁无声》《清廉颂》《飘零的晚秋》《晚秋莲实》《拾莲图》《梦想家园》等。

魏宏声善画工笔之荷,在他的荷花作品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异他的现象,这个现象即是多以残荷呈世,如《拾莲图》《残香》《寒塘秋思》《秋风秋雨秋亦浓》《残梦》《莲实图》《秋寂》等,这些作品一改荷花欣欣之态,以破败和残缺示人,我总的感觉是“千亩荷塘,竟无一挺胸叠肚者”,不禁叹从中来。嗣后细品,却倏而发现,残荷者,生于收获之时也,莲蓬座座,硕果累累,正是充实之景,凸显淡定之美,譬如人生之秋,何用鲜美与靓丽点缀?

应该说,在宏声的工笔画创作中,无论是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他都力求于形似,他认为“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不容商榷的,因为工笔画更多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