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香,山东德州市陵城区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常务理事,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长助理、常务副秘书长、《华夏诗联书画》副主编,燕山诗社副社长兼编审,诗心斋古风诗社社长。)
“孝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支柱。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引领我们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我们孝敬父母、忠于国家的良好品质,对于我们的成长、成才以及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孝和”是华夏民族两大道德准则之一。数千年来,人们把孝视为天性,也作为人兽的区别标志。孝的概念是圣人提出来的,却并非圣人想出来的。孝文化萌芽于尧舜时代,《史记·五帝本记》曰:“舜二十岁以孝闻名”,中国24孝“感天动地篇”记述,舜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汉代以孝治天下,孝悌成为做人的行为规范。孝廉是汉代选官的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办事廉正之意,由各郡国荐举孝、廉各一人,后合称孝廉。《唐律》规定,凡是侍奉父母不善的,以不孝罪给予处罚。
“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用现在的话就是“和谐”的意思。《国语·郑语》记述了史伯关于“和”的论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认为阴阳和而万物生,完全相同的东西则无所生。可见和合中包含了不同事物的差异,矛盾多样性的统一,才能生物,才能发展。这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也和世界普遍认同的“多样性”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见,中国五千年的发展中,“孝和”做为一种美德,必须发扬与传承,这种美德是每个人立身成才之基,是“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什么时候,人们都不能以任何理由逃避孝顺父母、弟兄和睦,让孝和成为两代人之间的牢固契约。
儒家秉承的逻辑是“欲明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其国”,要“治其国”需先“齐其家”,而“齐其家”主要在于“修身”,要想“修身”必须“正其心”,而“正其心”需要“诚其意”,“诚其意”需要“致其知”(《大学》)。
从这可以看出家庭和睦是联结致知与明德天下的中间纽带,而不孝的子女与父母之间无法做到家庭和睦。总之,当今社会家庭和谐是社会整体和谐的基础,以“孝和”形成家庭成员之间的稳固契约可促成家庭和谐,进而形成社会和谐。
说到这里,我想阐述的是:“孝和”是不可分割的。就当今看到的一些现象而言,那些孝顺父母的家庭,他们也是和和睦睦,日子顺风顺水;而那些不孝顺父母的,兄弟姐妹也不怎么和睦。要么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要么为了财产,你争我夺,完全是自私自利的想法和做法。
有道是:
父慈子孝融融乐;
心笃意虔事事祥。
父母慈祥,儿孙虔诚、孝敬父母,家庭才能和和睦睦,事业顺利,人生通达。
父母是我们生活中的活菩萨,孝敬父母是子女的责任,做人的第一步是孝敬父母。我们从小就是父母的命根子,比自己的命还重要。孩子病了比自己生病还要心痛,孩子出事了比自己出事还要难过。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父母亲的照顾,会渴死、饿死、摔死或者是病死。所以,父母亲天天都在救孩子的命,有救命之恩啊!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颗时时刻刻感恩父母的心,时常用行动来报答他们。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小张,常年在北京上班。去年,家中老母亲不慎摔了一跤,导致卧床不能自理,连吃饭都得喂流食。老母亲由大姐和二姐轮流照顾。今年春节回家,小张转给大姐、二姐一点钱以此表达自己的心意,因为日常用的一些东西,也是两个姐姐出钱买的。可是两个姐姐坚持不收,都说伺候母亲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小张呢,总觉得中国的传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照料父母是儿子应该尽的义务,坚持让两个姐姐把钱收了,要不心里过意不去,最后,还是小张拿过姐姐的手机,点击收钱。
由此我想到,如果生活中,我们都像小张姐弟一样,都抱着这样一个心情:不管父母生了几个孩子,但我依旧像生了我自己一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孝敬父母,那我们的家庭会更加和睦,社会也更加和谐。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小分子,小家和睦幸福,我们的大家就会安定、团结、兴旺发达。
在现在这个社会,许多人交朋友和做事的第一法则是:不孝顺父母的人,别去交!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试想,一个连孝顺父母最起码该做的都做不好的人,还能做到忠诚于谁?热爱于谁?因此,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一定是一个不可交的人。
羊羔跪乳知恩报;
凤黯离巢反哺思。
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呢?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而博大精深,其中文字更彰显出无限的玄奥与精妙。如“天”、“道”、“化”、“度”;又如“乾坤”、“宇宙”、“阴阳”。“和”也是这些深具哲理的字词之一。
古人云:“贤者和于天,智者和于地,仁者和于人。”此“和”乃动词。而“阴阳之和,不长一类”又是名词。“和风化雨”、“*通人和”则又是形容词了。细说起来,“和”还是一种乐器,那就另当别论了。“和”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
“和”是造化万物的一种状态、一种态势。“一团和气”可以形容人,也同样可以形容地球。“和”当然也是人对天地、对其他人的一种态度。“不战而屈人之兵”、“和为贵”上升为战略战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则更成为*治主张了。因此可以说,与天和、与地和、与人和才更是其乐无穷。这里要有海纳百川、壁立千仞的博大和刚强,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与祥和。也就是说,和气要同时有大气、正气。历史上,中国凡是强盛时就和,凡是衰弱时就战乱不已,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可以说“和”是一种最高境界。
对于“和”的研究,是独具慧眼的,是对中国文化的深层次剖析,这不仅是对国人有启迪,而且对外国人更具魅力。
就拿庚子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来说,这是最大的、最有表现力的、最令人震惊的“和”。在这次疫情中,一是中国共产*的正确领导,*府高效率地组织开展抗疫工作,举全国之力,聚全国之智,不惜一切代价为了人民生命安全而工作。二是以全国各地广大防疫医务人员奋斗一线,做出巨大贡献。三是全国上下团结齐心,众志成城,遵守防疫规定,做好个人防护。中国疫情背后的力量其实就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伟大力量。这是我们中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息息相关,是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复制的、效仿的。
所以说,“孝和”的意义非常深远,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基本,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兴旺不衰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孝和人家.养正培大
孝和文化.民德归厚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