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客家菜也将标准化广东省客家菜职业技能培 [复制链接]

1#

一直以来,在大众的理念中,中国菜式与西方菜式的区别就在于讲究色香味俱全,大师对于配料、火候等要素的掌握,存在偶然性,难以标准化。然而,随着广东省客家菜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启动,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粤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菜加快推进标准化进程。

6月9日,广东省客家菜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启动仪式暨校企共育餐旅人才培养论坛在惠州康帝酒店多功能会议厅举行。该活动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教育局,以及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共同协办,旨在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加速建设惠州市“粤菜师傅”“广东技工”标准体系。

搭建“客家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标准,两年内培训人

客家菜具有悠久的历史,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广东地区深受市民食客的喜爱。随着客家菜相关餐饮行业发展蓬勃,对客家菜烹饪技艺的要求也在加速提高,客家菜师傅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年以来,惠州市已建立5个省级粤菜师傅工程基地,5个市级粤菜师傅工程基地,培训1.3万人次,全市编印客家菜相关书籍5本。”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钟文宇介绍,自年全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粤菜师傅”工程,惠州近年来客家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相较于市场的旺盛需求,现有的客家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在口口相传、看学领悟的情况下仍存在着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等问题。对此,钟文宇直言以标准化手段规范客家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方式与内容势在必行。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在活动现场了解到,成功获批广东省客家菜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试点项目让惠州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工程有了新抓手。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作为首批广东省“粤菜师傅”工程培训基地,建设“客家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试点”将有效推动客家菜师傅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

具体到试点项目的实施内容,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科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在两年的实施周期内将构建起“客家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标准体系,开展“客家菜师傅”职业技能线上线下培训人以上,制定7项以上的客家菜相关标准,以及开设客家菜菜系相关课程和培训教材,真正搭建“客家菜”菜品和技能人才培训的标准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

让隐性知识显性化,客家菜标准化助力乡村振兴

“学校当前已建成了集教学、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粤菜研究和培训基地,客家菜培训标准化体系建设对职业教育是个机遇。”钟文宇介绍,客家菜标准化将有效地推动“粤菜师傅”人才培养培训走向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将有利于深入挖掘具有客家传统文化特色的客家菜品,促进客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省在年共计下达了59个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是唯一一个客家菜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试点。”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处长谭教千在发言时直言项目获批立项来之不易,希望项目承担单位积极推进,通过项目的建设逐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带动整个行业的规范、高质量发展。

谭教千介绍,客家菜的标准化将能够有效地让一直隐性的知识显性化,让以前一直停留在口口相传的经验更好的传承下来,多个名家师傅共同去研究,寻找客家菜标准化的最大公约数。“比如一道菜的咸度怎样,以前的菜谱可能是食盐少许,通过标准化,这个少许到底是5克、7克,还是10克,规范下来,将好的东西用标准化传承下来。”他介绍,这还将有效地推动菜品的创新,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和再创造,助推惠州市乃至全省客家菜高质量发展。

标准化是文化传承和创新升级的基础。惠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宇浩介绍,惠州当前已在农业、基本公共服务业等不同领域广泛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加速推动各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客家菜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则意味着惠州“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工程标准体系建设迎来新起点,该局将给予全面支持,助力惠州客家菜的质量和服务标准提质发展。

除了客家菜标准化本身,陈宇浩结合惠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出了新希望。他指出,依托于该项目实施实现人才培养多样化,有序地推动适龄青年,尤其是农村人口就业创业。同时有效地牵引上游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下游餐饮以及配套制造业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餐饮业、预制菜产业发展壮大,打开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热门文章

▼▼▼

原标题:《客家菜也将标准化!广东省客家菜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试点惠州启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