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走,去文化市场找好嘢r [复制链接]

1#

▲将设为星标,好的福利不再错过~

一座城,一种味道,一段记忆。城市中老旧的事物日渐消亡,或早已被更新的面貌取而代之。岁月流逝,仍不乏那些沉淀已久了的“老光景”,以“城市老人”的身份处在生活的十字路口或街角处,吸引人们前来追怀青春记忆。藏在新民路上的文化综合市场,是多少南宁人的青春回忆呢?亦或是到文化综合市场旁,连升风味小吃店吃一碗清凉可口的甜点,都是满满的岁月记忆啊……今日的推文便从这两地叙述起。九十年代末,南宁文化综合市场开业,人气火爆;21世纪初,电脑成为家庭标配,每天到三、四楼逛电脑区、网吧上网的人络绎不绝;而如今,不复当年勇的文化综合市场,最终败给了“普及”二字,网络的时代到来,文化综合市场逐渐淡出舞台……文化综合市场——老南宁人几十年来的骄傲,如今却成了墙壁斑驳的城市坐标,对年轻一辈仿佛再没了特别的意义。“一楼图书杂志,二楼唱片电影,三楼电脑软件、游戏、手办,四楼网吧,五楼保龄球馆。”曾经的标牌也早已更改成了新的,不再如前。老熟客不以为奇,因为他们早已对楼层熟识于心。老熟客们总能一下子就能判断出,在哪层楼能买到热门的杂志书刊,在走廊的第几家店能买到批发价的资料书,哪个区域会摆放自己心仪的文学书籍。“周末我们一起去文化市场买漫画书吧!”在那个智能手机还没有盛行的年代,这里是许多人快乐周末的首选地。学生们都爱结伴而来,在文化市场里消耗时光。挑到价格称心的书就会安利给同伴,口中小声议论着言情小说中的内容。如今来文化市场的人,大都径直奔向二楼的书市,倒还有些过去那般热闹样子。书市大多是买学习资料类的书籍,花花绿绿的参考书,是家长为自己孩子学业担忧的“每周必买”,这又是多少人学生时代的噩梦呢?在那时,漫画书屋的老板zui受学生喜爱,总有学生缠着、说着好话让老板开心,这样兴许还能省下几块零花钱,下一期新到的漫画书抢先就能看。那时候的漫画书供不应求,如今的书店里,依然有人来闲逛,但销量大不如前,漫画书上未揭的过塑膜等到落灰也还是没人来带走它。买书讲究缘分,在一堆书海中很难立马发现你苦觅的那一本。对于老南宁人来说,这种寻找的过程倒算得上消遣、自在。定做cosplay装备的店铺冷冷清清,许久不见有人来逛,但琳琅满目的样品仍整齐摆放着。这里可曾是无数人心之向往的店铺啊……尽管生意大不如前,但文化市场的老板还是每日坚守在自己的一堆书中。待到饭点,大家索性一起坐下来说说笑笑,时间在悠闲的笑声中消逝。文化市场,虽没有了那时光景,但对于书店老板来说,生意已经不是zui重要的了,总不可能把书全都处理了吧?真正回来挑选书的有缘人兴许还在来的路上。对于很多老熟客而言,来这里更多的是寻找一份精神食粮,一份念念不忘的时光记忆罢了!许多人对于连升的记忆,是从逛完文化市场后顺便到这吃上一餐烧卤开始的。从九十年代,一直延续至今,这家店的确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连升风味小吃的前身,是九十年代初开始营业的连升酒楼,经营着粤菜和各式烧卤,后来才改成了甜品店。在这里,可以吃到从正餐到配菜,再到饭后甜点,种类齐全,小小一家店浓缩了精华。连升营业时间这么久的原因还胜在价格实惠,和附近老主顾的帮衬。这其中很多顾客,也是文化市场的“忠实粉丝”。透过窗口,厨房里的阿姨们重复着烹煮的动作,十几年如一日;顾客们也自觉扫码付款,拿上号码牌在窗口旁静候美食。连升家必吃的当然少不了一份奶香浓郁的双皮奶!可以根据个人喜爱口味搭配加料,加莲子、桂圆、红豆等都可以,双皮奶这样搭配来吃丝毫不腻,唇齿留香还是一顿清甜的奶味。在南宁当然少不了一份清甜可口的糖水,降燥去火,冬日抚慰心和胃就只一碗绿豆糖水即可!连升家的牛腩粉“坐镇”招牌美味之位,传统卤水腌卤过的牛腩紧实、有嚼劲,入口回味尽是浓浓卤汁的香!曾几何时,有多少学生仔铆足了劲跟文化市场的书店老板讲价,就为了多剩下些零花钱,赶着趟儿的来吃上一碗牛腩粉……往日记忆尤现于眼前。很多老南宁人再次吃到连升时,也都时常感叹,这早已不单是吃一份风味小吃了,而是找寻时光记忆深处的一抹回忆啊!就是这家开了几十年的南宁老店,沉淀了许多老南宁人的味道记忆。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文化市场的书在网络上随时都能查找来看、来买,连升的同款甜品大街小巷都能吃到,但正当我们认为这种老旧的方式再无新意时,却正是这样始终如一的传承,日渐撩动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旧日情怀。

时光荏苒,有人唏嘘往事随风,有人怀旧之心永在。人的想法虽各有不同,但经历的都是人生世事,值得被怀念。

??编辑/整天花

??图片/CC出品:大话南宁“在你记忆深处还有哪些老南宁坐标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