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影迹重释汉字文化的首饰设计探析 [复制链接]

1#

汉字作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载体,有着独特的设计语言,对于首饰设计的多元化具有重要意义。用三维方式将汉字进行重释,把汉字结体揉入首饰设计过程,于首饰作品投影中再现经过艺术诠释的字形,并以此赋予首饰艺术新的文化内涵。

汉字中的文化基因

从形态上讲,文字是一种表述或展示思维过程的视觉符号。从功能上讲,文字是一种记录文明,并且使文明得以发展的工具。文字作为人们生活记录与交流的媒介,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明。早期汉字的物象特征在于对物体轮廓的简约化、概括化,是我们的祖先对物象长期观察、留意的结果,是使用符号形象对物象的再现。这一再现过程不是镜像式的,而是渗透了我们祖先对自然的情感体验和对美的价值判断,使汉字的形体和象形结构都具有自然事物的主要特征,再现物体之“象”的同时也表达了以“象”为美的主观审美情感[1]。汉字因其是具有象形性特征的表意文字,与其他表音文字有本质差别——通过汉字的造型可以逐渐追溯到事物原形,这也是我国美学中“师法自然”的表现。

提到汉字中的文化内涵,大部分人会联想到书法的艺术美感,而汉字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绝不仅限于此。首先,从汉字的造字方法来看,囊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和假借的“六书”造字方式是古人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凝炼的智慧结晶。从最初的简单模仿事物而形成具有相应含义的汉字,到后期将具有象征含义的符号融入到汉字字形中,汉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古人“三生万物”的哲学思维。其次,从其表意本质来看,汉字涉及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宗法*事等各个方面,通过分析汉字的偏旁部首就可以联想到汉字的造字之源,如:与食物有关的汉字大部分会有食字旁,与金属相关的汉字大部分有“钅”字旁,与木材有关的汉字会有“木”字旁等。汉字的每一部分都有具体含义,因此,透过汉字构型可以理解到其字理与字义[2],进而窥探到华夏文明的基因印迹。再次,从汉字的“意象”思维看,纵观甲骨文、金文、魏碑再到篆书、隶书、楷书的发展历程可以体会到华夏文化的“意象”思维,即从物象—形象—意象—字象,这种“象”的层层递进和转化,不仅是汉字的形成过程,也是中国人审美意识的形成过程。汉字是人类在现代文明最复杂的形式系统,汉字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也是华夏文明基因的代表,是提升文化自信不可忽视的文化符号。

重释汉字首饰作品《吃》

汉字与首饰的创意相通性

汉字不仅仅是记录事物、理解文化、传播文明的媒介,更是中华渊远文明的代表与积淀,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将汉字置于文化性、地域性的文脉语境中进行系统研究,对汉字文化的传承意义更加深远[3]。作为伴随人类生产生活而产生的装饰,首饰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和审美追求。不同时期首饰的工艺技法展现着不同时代的科技现状,首饰的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文明史的缩影。汉字与首饰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有着各自的发展历程,二者间又因文化而有交集。随着传统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艺术家们越来越重视通过汉字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仅在艺术设计领域,首饰设计领域中也有诸如徐冰、许二建、吴二强等艺术家从汉字的字义、字形、结构等不同角度对汉字艺术以首饰的形式进行的多维诠释。

首饰的设计过程,是对“原始素材的挑选—组合重构—转换再生”这一过程的主观把握,并以此表达设计师的创意及思想内涵。“六书”造字方法是将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具象模仿—规律性概括—形式抽象,此过程不仅展现了汉字的发展历程,更是华夏民族文化意识的体现。首饰与汉字相似的创作过程说明了首饰设计与汉字造字是在相同的思维模式下的不同的符号表现形式。因此,两种造型符号在传达设计思维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相通之处,二者有相互作用的可能。

重释汉字首饰作品《听》

重释汉字文化的首饰分析

汉字注重形与意的结合,首饰艺术设计要求情感沟通与形式美感二者兼备,汉字象形法的形意关联转换为首饰艺术的符号要素,使首饰艺术的信息传达直观且准确。在设计过程中,通过“重释”的设计思维可以为产品设计创造多种不同的表达思路。借助被“重释”的文字图案产生暗示,使观者在新造型中可发现其原型,在引发深思中可细细体味文化的魅力[4]。汉字往往借用多个物象组合描述某种场景或状态,以此传达字义。此次的汉字首饰设计作品即是对汉字的字理与字义的“重释”过程,作品借鉴汉字的组合思维,通过物象组合构形的方式进行首饰作品创作,从原景再现到引申含义的表达方式不断引起大家对汉字文化内涵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