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新快Plus非一般的“路人甲”是谁?他是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陆穗岗。陆穗岗主席是多年从事广州民间文化研究与组织工作的领*人物,他的讲题是中小学如何进行民间文化的教学工作。这对于前来参加活动的老师,是非常切身实用的。在“新视觉下的岭南民间工艺——新时代传统文化课的探索”的课堂上,陆穗岗主席介绍了广东民间文化的丰富资源和巨大魅力,身在宝库,手有宝贝,内容为王,便拥有教案资源。“我们要把民间文化的教学与教学大纲教育相结合,贯穿到语、数、历史、地理、美术、体育、音乐等课程中,互为补充,相得益彰。”陆穗岗以作文、绘画等为例,讲解如何加入民间工艺个案进行教学,它会助力学生提高通识水平和审美能力。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是一个有想法、肯做事的组织,也有能力,不说外力,光是各个组别的文艺家,都可以彼此合作,相互推广……有着前瞻性和务实精神、可操作性,它的“五个一工程”:传承基地、大讲堂、手作之美图片展、大师工作室体验、征文活动等,就是面对新时代和新形势,实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内容。
传承基地数量不断增加、内容不断夯实、评级考核不断强化,
大讲堂要有教材、有师资、有教育形式,
手作之美图片展要有美学度、教学度、文化度,不仅用于睇,而且用于教学,用于提高文化认知。
大师工作室体验要有“我来了,我看到了,我征服了”的体系,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深入浅出。
征文活动需要探索、发现、呈现,通过各传承基地的团队PK和个人PK,评出优秀作品,结集成为教材。
那天,记者很认真地听完陆穗岗主席的分享,对民间文化的教·练·秀又有更多的认知。
无疑,民间文化、传统工艺是很好的三合一载体,广州民协的“五个一工程”恰到好处,有的放矢。
得闲要和陆主席倾下计,他是非一般的“路人甲”,民间文化需要他这样的组织者和推广人。新快报全媒体记者邓毅富根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要求,有效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举办“岭南文化进校园——民间文化大讲堂”活动。活动包括:组织各传承基地相关学术老师和校领导,进行民间工艺课程的培训、教案探讨;走进大师工作室体验;邀请工艺大师到部分校园上公开课;安排部分校园进行手作之美图片展;组织学生参与“我心中的岭南文化印象”征文。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和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某种角度上是“二合一”的,令民间艺术组织与研究机构无缝对接,在研究的基础上,有料、有观点地进行传承和传播。广州民协已有传承基地45家,包括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等,从教育抓起,从孩子抓起,既有更多受众,也有更好效果。
举办“我心中的岭南文化印象”征文活动
要让民间文化教育明白、生动,离不开展示活动。岭南民间文化大讲堂活动也带来了“发现传承·手作之美”图片展,是对民间艺术家在制作时“手的特写”。照片中有雕刻、刺绣、陶瓷、剪纸、编织等多种传统技艺。传统工艺在历史上一直就是陪伴我们生活的家什用具,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是一种我们可以触摸、可以感受到的传统文化。如何提高岭南民间文化的知晓度、参与度、美誉度?也是广州民协的工作重点,《我心中的岭南文化印象》征文活动正在进行中,它通过讲座,展览,参观具有岭南文化风格的建筑物或者工艺品,让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找到他们心中的岭南文化。通过写作文、配照片的方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我心中的岭南文化印象”征文活动(文体不限)。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岭南文化大讲堂、老师代表等组成专家组进行精选点评。大讲堂提供展览或线上照片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