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上午,武汉市第十四届人大第六次会议*陂代表团继续审议*府工作报告。
陈辉代表说,为加快建设武汉客货“双枢纽”,发展临空经济,建议:一是千方百计做优做大做强枢纽机场,行成核心支撑。做大枢纽机场,将其作为临空经济的核心和动力源,是国内外临空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共识。拥有一座功能齐全、客货流量较大、周边区域产业发展空间充裕的大型枢纽机场,是发展临空经济的必要前提和关键因素。二是千方百计将客货流的价值“吃干榨尽”,实现流量变现。空港经济和临空经济本质上都是流量经济,核心是集聚临空企业,千方百计把枢纽机场客流货流的商业价值充分挖掘出来,释放出强大的溢出效应,吃干榨尽,行成临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三是千方百计加快打造优良的临空产业生态圈,努力实现临空经济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进一步强化枢纽机场对外开放功能,大力建设临空经济生态圈,学习借鉴郑州航空实验区经验,创新临空区管理机制。四是千方百计统筹好天河、鄂州客货“双枢纽”互补互促发展,发挥好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作用。
曾晟代表说,《报告》提出部署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发挥“一主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建议一是发挥天河机场门户枢纽辐射带动作用,高水平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及港产城一体化天河航空城建设,今年申报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启动机场B型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将天河机场纳入自贸区武汉片区扩容范围,同时加快推进机场高铁站选址建设及轨道交通与机场高铁站、天河会展中心、空港国际体育中心同步建设。二是支持汉口北按照“中国最大、国际一流”定位打造商贸旅融合、产城融合的武汉国际贸易城,支持武汉国际贸易城纳入自贸区武汉片区扩容、开展二手车出口市场试点,支持中心城区批发市场向武汉国际贸易城疏解汇集。三是推进*陂南部城区与武汉主城跨府河一体化规划建设,与临空港开发区、长江新区副城快速互联互通。加密快速互通路网建设,启动航城大道、航城东路、航城西路、庆云路、盘龙三路、冯民路、和谐大道跨府河连通主城及临空港开发区,确保与区域发展同步配套。推进岱*高速府河收费站北移和扩容。四是沿府河北大堤规划建设“新三环”,打造城市快速路、滨水景观路和防汛保障路。五是加快启动长江新区全面建设,推进长江新区起步区全面建设提速。
何建文代表说,《报告》讲出了武汉士气、武汉豪气、武汉锐气,是推动武汉乘势而上、拼搏奋进的好报告。提四点建议:一是发挥天河机场国际门户枢纽的辐射效应,高标准规划建设港产城一体的天河航空城,争创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航空城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与主城区互联互通交通设施建设,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建议在报告中增加“加快建设武汉航空城”内容。二是发挥武汉地铁市场带动效应,大力推进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建设,争创武汉第六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加快推进轨道交通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推进轨道交通关联企业落地投产。三是发挥汉交会数字化平台效应,建设武汉国际贸易城,打造中国最大、世界领先商贸之都。加快推进12个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加快汉口北纳入武汉自贸区扩容片区申报进度。四是发挥全域旅游示范效应,加快建设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木兰大道美丽乡村连绵带和甘露山文旅城建设。
甘红枝代表说,一是更新武汉融媒体宣传观念。要学习借鉴外埠媒体经验,多加强主题谋划,出精品力作,扩大城市软实力。二是加强武汉宣传新媒体建设。重视短视频平台这个载体,打造有武汉特色的抖音官方号。三是大力引进新媒体传播人才,做大武汉宣传。
彭杰代表说,一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策,全力打造“宜业”城市,推动城市创新发展。善于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对应制定差异化服务指导标准;营造创业创新创造氛围,激发城市活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增强城市吸附力。二是加大公共服务品、公共服务项目投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宜居”城市。加大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配置,让城市资源支持农村;加大公立幼儿园建设,统一幼儿园服务标准;培养农村卫生室全科医生,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完善农村养老服务,增加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三是强化城市文化建设,着力红色文化阵地建设,让红色文化与绿色旅游深度融合,发挥红色文化浸润人心、启迪心灵的教育作用。
陶鸣勇代表说,建议:*府对建筑企业在税收*策、建筑行业人才技能培训、建筑行业核心技术研发给予补贴,出台优化产业环境*策。出台引导*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全市工地生产安全监控,引导与支持市场主体开发适用于复杂场景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视频监控产品,推动建筑企业安全稳定、高质量发展。
朱建平代表说,建议:市*府继续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方针,加强农村供水和农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做好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垃圾清理收运处置和厕所革命等工作,让农村人居环境取得突破性进展;吸引能人回乡创业,为农民创收增收提供坚实的保障;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在上学、看病等公共服务商城乡均等化,提高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水平。
左寸华代表说,建设千亿级国家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基地,一是高标准规划建设。充分借鉴雄安新区、长江新区等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经验,高标准高质量编制轨道基地各专项规划。二是突破性招商招才。将轨道基地项目列入省市重大项目,纳入省市“十四五”发展规划,配套出台支持轨道基地建设、产业联盟发展的用地、融资、税收、人才引进、企业入驻等*策措施,做优做强轨道基地。三是创新性开发建设,采用新城模式,优选社会资本,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来源:*陂区人大
-END-盘龙城在线旗下生活消费平台商务合作联系:(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