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蓝字
高水平建设诗路文化带是全面展示浙江诗画山水、推进美丽浙江和文化浙江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重要举措。为宣传推广各地推进“四条诗路”建设的实践探索,“浙江发改”特推出“诗路文化建设典型经验”专题,以供参考。
彰显东南山水眉目建设诗路文化名城
近年来,新昌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把高标准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作为诗画浙江大花园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聚力挖掘诗路内涵,凝练文化底蕴;聚力呈现诗路实景,建设唐诗名城;聚力深耕文旅融合,做强产业富民,全力打造浙东唐诗之路文旅深度融合样板,相继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最美中国文化旅游县、全省首批4A级景区城,入选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近三年累计接待游客.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亿元;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2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4年高于城镇居民。
挖掘诗路内涵,凝练文化底蕴
诗路研究规划早。“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唐代有多位诗人在新昌留下诗篇多首,自年新昌学者竺岳兵首倡浙东唐诗之路概念以来,全面系统收集整理浙东唐诗之路研究成果,深入挖掘“诗心自在”文化内涵,目前,已出版《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丛书》等专著14部,发行《天姥山唐诗三百首》11.5万册。编制《新昌县浙东唐诗之路战略规划》,按照“一年有声、三年有形、五年有效”目标,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上亿元、统筹各线资金30多亿元用于诗路精华地建设。发布《新昌县天姥山旅游区总体规划》,以“诗画风景李白天姥”为主题定位,构建“六大主导、三大专项”旅游产品体系,建立“一带五片、一环六线、双核七星”旅游空间结构。
呈现诗路实景,建设唐诗名城
诗路建设投入大。投资60亿元启动天姥山景区基础配套工程、儒岙诗路小镇、天姥山沿线重点村提升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打造诗路核心景区,把李白梦游地建成游客向往的实景地,以实景印证诗景。投资66亿全力打造全省首批5A级景区城,以“浙东唐诗名城”为主题,强化唐诗元素培植,在城市建设中体现唐诗风韵。投资45亿打造丹霞风情旅游综合体项目,推进天姥山西麓-丹霞风情景区建设,利用独特的丹霞地貌和山地资源,挖掘浙东唐诗之路支线文化。
推动文旅融合,做强产业富民
文旅融合效果显。用诗路精华地建设赋能全域旅游,招引“云水禅居”养生度假谷、能靓谷山水韵动等高端项目83个;激活闲置农房资源,招引建设“尚诗堂”“生田社”“山中来信”等一批充满诗情诗景的文旅项目,每年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近万元。打造“天姥唐诗宴”等一批美食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使大佛龙井、小京生花生等优质农产品变成了农民家门口就业致富的旅游商品。
供稿:社会处
编辑:陈梓豪
责编:潘心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