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东省曲阜传统文化概述
山东省曲阜简介
曲阜,山东省辖县级市,由济宁市代管,古为鲁国国都,后曾更名为鲁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北距省会济南公里。东连泗水,西抵兖州,南临邹城,北望泰山。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北距省会济南公里,东连泗水、西抵兖州、南临邹城、北望泰山,辖8个镇、4个街道,个村居,南北最大纵距35.8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5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64.99万。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06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亿元。“曲阜"之名最早见于《礼记》,东汉应劭解释道:"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曲阜,孔子的故乡,是*帝生地、神农故都、商殷故国、周汉鲁都,是东方文化重要发祥地,被誉为“东方圣城”,亦被称为“东方耶路撒冷”。曲阜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命名为第一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文化遗产孔庙、孔府、孔林“三孔”历久弥新,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孔子研究院“新三孔”蒸蒸日盛。境内拥有3A级以上景区14个,“三孔”景区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各类文物点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曲阜高铁、高速等交通便利,是鲁西南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曲阜产业门类丰富、市场经济活跃,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创业之城;曲阜山水钟灵、生态优美,是一座生态宜居的绿色之城,先后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荣登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强及世界特色魅力城市强。
山东省曲阜传统文化资源
历史名人少昊,玄嚣又称青阳,姬姓,*帝之长子,姓己名挚,号金天氏。孔子(公元前—前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颜回(公元前—前年),亦称颜渊,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七十弟子之一。他一生大半时间跟随孔子生活和学习,极深地理解并履践了孔子的思想学说,以谦虚敏学、尊重师长、仁德出众而著称,被后人推居孔门“七十子”之首,尊为儒家的“复圣”。柳下惠——展氏,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称为“和圣”。柳下惠是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山东曲阜人。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因是鲁国人,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乃木工匠开山鼻祖,鲁班符咒记载:伏以,自然山水,镇宅地板,抵抗一切灾难,家宅吉祥如意,家庭兴旺发达安康。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著有《左传》和《国语》。孔子相关历史文化曲阜是“文圣”孔子的出生、立教和一生主要的传教之地,亦是儒学“亚圣”孟子的出生之地。至今仍留有孔府、孔庙、孔林,孟庙、孟子故里等文化遗迹。仁者爱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以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鲁国盛世。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礼乐之邦。春秋时期,鲁国文化发达,人才辈出,国都定于曲阜。鲁国是曲阜历史上的*金时期,曲阜是当时除周王朝首都镐京外全国文化最发达的城市,号称周代东方的礼乐之邦,至今仍留鲁国盛世的古迹,为儒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圣先师。孔子自幼勤学好思,治学严谨。在周游列国14年后,又潜心治学,开始于洙泗书院聚徒讲学。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培养弟子三千人,创立了儒家学说。孔子的三千弟子中,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有七十二人,为纪念此段历史,后人建孔子六艺城,而曲阜至今还保留孔子的弟子颜回的庙宇-颜庙。二、山东省曲阜传统文化建设影响因素山东省曲阜传统文化建设有利因素*府*策支持我国和山东省地方*府近几年出台推动山东省曲阜传统文化建设相关*策,对曲阜传统文化建设予以大力支持。年3月16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规划(-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实施国家记忆工程,推进山东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年7月山东省*府实施《山东省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使文化产业成为山东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新动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到年,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4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年12月30日,山东省*府发布《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要求统筹考虑以儒家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按照重点突破、融合互动、整体推进的原则,集中力量加快提升核心区的引领示范地位,推动协作区与核心区对接融合,建设一批联动示范基地,形成核心引领、协作支撑、联动辐射的发展格局。建立健全传承弘扬创新体系,提高儒家文化国际影响力。年6月25日山东省人民*府发布的《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年)》明确:济宁处于运河养生健康产业带,将依托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入挖掘儒家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养生文化氛围和高雅的养生文化品味,打造集儒家文化体验、山水生态体验、田园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健康文化传播和养生养老目的地。济宁:依托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入挖掘儒家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养生文化氛围和高雅的养生文化品味,打造集儒家文化体验、山水生态体验、田园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健康文化传播和养生养老目的地。年10月20日,教育部网站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披露了教育部经商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府答复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在曲阜建设孔子大学的建议”的具体内容。
山东省曲阜传统文化建设有利因素
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提出了“使孔子故里成为首善之区”的殷切希望。指出,孔子及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要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我国在东亚儒家文化圈中居于主动,在世界儒学传播和研究中始终保持充分话语权,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年11月28日在山东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法,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对适合于调节任何时代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对存在合理内核、又具有旧时代要素的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明显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扬弃。年11月14日在对山东工作重要批示中强调,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山东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年11月27日由光明日报社、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共济宁市委主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座谈会”在曲阜举行,会议强调,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山东落地生根、传承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要强化顶层设计,把文化建设放在改革发展全局工作中,与经济、*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同步谋划;要强化组织协调,整合各方力量,做到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有落实,综合施策、有序推进;要强化项目带动,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带动整体工作推进;要强化平台搭建,打造具有引领力的儒学高地,汇聚高层次领*人物和高素质专业人才;要强化知行合一,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实践活动,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体现在行为养成中,真正落细、落小、落实。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拥有史前文化的完整序列和脉络清晰的文化谱系,在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上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在推动儒家文化交流合作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基础深厚、潜力巨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是兴国之*。有利于推进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以儒学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加快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深入实施国家记忆工程,系统推进儒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其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将有效促进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前,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加快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大力实施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业态创新,将极大增强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和强大文化保障。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当今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大趋势、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大潮流,为儒家文化走出去传播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带来难得历史机遇和广阔空间。加快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搭建儒家文化交流平台,将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优势条件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山东自古文脉兴盛,先贤圣哲辈出,文化资源丰富、底蕴厚重。从石器时代的后李文化、北辛文化、著名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以来,绵延至今已有多年历史。科教人才优势突出。深入实施“大师引进工程”、齐鲁文化名家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加强人文科教发展环境建设,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和文物保护、文化经营管理、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邹鲁之风深入人心。充分利用儒家文化发源地的独特优势,着力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的有机结合,重视教育的学习之风、弘扬传统的读经之风、崇尚道德的仁爱之风、大行礼仪的和谐之风、积极向上的奋发有为之风、海纳百川的包容之风正在加速形成。文化产业特色明显。确立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战略目标,制定实施了“两区一圈一带”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拥有各类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30余个,培育形成了仙境海岸、东方圣地、平安泰山、齐国故都等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中华文明生机盎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西方国家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