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ldquo中华民 [复制链接]

1#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12月12日,由清华大学邹广文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开题报告会暨学术研讨会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善斋会议室召开。与会专家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研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艾四林,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副处长段江飞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邴正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丰子义教授、中央*校哲学教研部侯才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张文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刘孝廷教授担任专家评议组成员。开幕式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义天教授主持。

艾四林教授首先在致辞中对莅临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赋予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以更深层、更广阔的内涵。从现实社会实践角度看,如果没有民族国家为依托,共同体的理念很难实现。因此我们如何构建一个超越各个民族范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就变得越来越迫切。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认同是关键,而文化认同必须凝聚核心价值观,为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寻找到一个根本之策。他希望各位专家能够集思广益,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出谋划策,同时能够进一步支持清华马院的学科建设。

段江飞在致辞中对莅临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清华大学文科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段江飞谈到,清华大学文科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高原初步形成,高峰若隐若现”的形势,而“双高计划”的提出,是以“高原更高,高峰更多”为发展目标,以促进清华大学文科建设。此次大家相聚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在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推动学科建设的创新发展,更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有力实践。他表示,希望大家能够在此次研讨会中开拓创新,为伟大的新时代贡献思想、贡献智慧。

研讨会上,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邹广文教授作了开题主旨报告。邹广文从课题的研究背景、理论与实践价值意义、研究基本框架、研究的重点难点等方面汇报了项目的总体研究进展情况。他表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内涵及其文化认同、文化构建所蕴含的重大实践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的价值追求及其意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需要解决的三个关键性问题。从价值的层面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逻辑,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的核心问题;从国家的*治实践层面看,中华民族共同体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更是我们国家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随后,各子课题负责人清华大学李成旺教授、王传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晓萌副教授、吉林师范大学常江教授、南京特殊教育学院张九童副教授分别作了补充发言。

接下来的讨论环节由专家组组长、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邴正教授主持,各位评议专家围绕课题组的研究框架以及相关研究议题提出了许多中肯建议。

北京大学丰子义教授分享了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的思考。他认为,共同体的构建应该具有世界历史和全球化的视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他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建构要坚持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充分考虑文化构建的经济、*治条件以及体制机制问题,在社会整体结构中进行文化构建。同时,文化构建也要突出现实性,能够从不同层面回应当下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中央*校侯才教授充分肯定了课题组的研究思路。他认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握时代机遇是我们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不可忽略的现实条件。他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是以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为最高目标,我们要通过哲学自身的构建进一步继承、丰富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他指出,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不能忽略个体,塑造和培育现代公民需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