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研究性学习、自主发展的需求,近日,我校特地邀请了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龚一富教授及其团队来校指导。龚教授团队一行来到柴桥中学,对学校智能温控大棚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建设进行了实地调研和指导。龚教授认真听取了生物组老师的介绍,指出柴桥中学在生物组培尤其是多肉植物无性繁殖方面特色突出,今后宁大海洋学院会帮助柴桥中学在多肉组织培养、育种和水培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加强柴桥中学在高中生的科研创新、校本课程开发、生物特色课程建设方面的指导。
以下为生物大棚内景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随后,在学校的组织下,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刘毅和吴妙飞老师带领前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参观,并在宁大海洋学院实验楼现场向龚教授团队咨询了生物组培实践方面的种种困惑和问题,龚老师对学生们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地解答,并对他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现场培训。在培训中,龚老师首先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意义,带领同学们熟悉了组培相关器材,然后边示范边讲解了组织培养的具体操作步骤:配置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组培室和无菌操作台的消*,接种过程中的操作细节。
同学们在宁波大学实验楼
龚老师为同学们讲解操作原理
龚老师亲自示范电泳操作要领
龚老师亲自示范超净台的操作方法
同学们在龚老师示范后,受到启发和鼓舞,纷纷上手实操,在操作过程中因为不熟练和第一次操作难免紧张等原因,出现了很多纰漏,龚老师及团队教师及时认真地指正。经过两天充实而充满趣味的培训,同学们学成归来,又在柴中实验室进行了进一步的操练,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同学们亲自动手,独立自主成功地完成了多肉植物锦晃星的组培。实验成功之后,同学们特别高兴,亲身感受到了理论知识能运用于实践的快乐,也深刻体验到了研究的快乐。同学们开心的笑容证明了此次活动的圆满成功。无疑,这次优质的研学活动正是学校深化“生本”文化、建设适切课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生动体现。
同学们展开实践
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探究科学是柴桥中学的优良教学传统。以生物学科为例,生物组老师始终以学生的兴趣为原点,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常规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带领广大爱好生物的学生一起开发开设了“保护镇海棘螈系列”“杜鹃花的栽培系列”“多肉的繁殖系列”等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
以生为本,开设适切的课程,办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是柴中一以贯之的新课程理念。自新课改以来,学校注重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的同时,又注重寻找促进学生心灵觉醒、学力提升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