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不平等的童年》作者安妮特·拉鲁在美国东北部某大城市的郊区和市区分别选取了一所小学,并选择了包括中产阶级、工人阶级和贫困人群中取样的88个孩子进行访谈。从这群孩子里,她和助理又挑选了12个家庭来作进一步的深入密切观察。这12个孩子平均分布在中产、工人和贫困三个阶层。其中,中产家庭的孩子全部来自被选定的郊区小学,而工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则来自市区小学。
通过观察,拉鲁发现,相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更为显著。中产阶级家庭倾向于"协作培养模式",即父母主动培养孩子,包括评估、提高孩子的天赋、主张和各项技能。而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则倾向于“成就自然成长”,即家长给孩子定下界限和规定,然后在这些限定的范围内,允许孩子设计自己的生活。这两种培养模式具体区别在日常生活的组织、语言的运用和家庭与教育机构之间的互动三个方面。
作者认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对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不同、日常对待孩子的言传身教不同,最终将影响到孩子未来能否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这意味着,那些孩子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父母给他们的先天积累、他们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还包括父母对他们施加的后天影响。
作者简介:
安妮特·拉鲁(AnnetteLareau),加州大学社会学学士(),伯克利大学社会学硕士(),伯克利大学社会学博士(),-年为天普大学社会学教授,-年为马里兰大学社会学教授,年被聘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家庭教育、民族志方法、儿童,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