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市场动态
年前三季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负转正,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就业民生较好保障,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0.4%。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7%。
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其中,城市上涨1.6%,农村上涨2.1%;食品价格上涨7.9%,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上涨2.6%,服务价格上涨0.2%。1—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3%。9月份,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上涨4.3%、1.5%和0.7%;交通和通信、居住价格分别下降3.6%和0.8%,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0.4%和0.1%。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元,下降27.7%,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6%
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主要数据
环比涨跌幅(%)
同比涨跌幅(%)
1-9月同比涨跌幅(%)
教育文化和娱乐
0.8
0.7
1.4
教育服务
1.6
2.0
2.3
旅
游
-0.9
-1.8
1.6
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1、行业*策动态
受跨省旅游业务*策影响,行业信心大幅提升。3月12日省内游恢复后,行业信心开始集聚。历经清明、五一、端午小长假,关于旅游度假等关键词的搜索热度持续上升,游客量波动回升。7月14日跨省游解禁为旅游市场注入强心剂,恰逢暑期、亲子、避暑、商旅出游旺季,各目的地营销推介与促销活动也同期展开,多重利好因素叠加下,旅游市场加速回暖,旅游行业复工复业同步进入加速期。第三季度游客出游意愿达80.22%,同比恢复九成左右。旅行社复工比例接近60%,95%以上的企业表示对旅行社业务的未来保有信心。第三季度,全国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数达到去年同期的七成左右,一些地方旅游景区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旅游市场方面,跨省游和省内游同步发力。截至9月中旬,全国已复工复业旅行社为家,占全国现有旅行社总量的75.72%,团队旅游业务已恢复至去年同期40%左右;在线旅游企业订单显著增加,业务总体恢复至去年同期四成左右;星级饭店业务加快恢复,复业率达91%。
交通部数据显示,10月1日至8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平均为.5万人次。其中,10月1日为今年疫情暴发以来最高峰值,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总量达到.23万人次。6.37亿人次的出行带动了交通、酒店、景区等旅游生态链的复苏。携程报告显示,各类出行方式、景区门票、酒店的增长全破%。其中,火车票订单量环比增长超过%,汽车票环比增长超过%。
从出行距离来看,本地游、周边游依然占据出游“C位”。马蜂窝数据表明,*金周期间,当地游业务恢复最好,达到了去年同期的9成,“当地游”的客单价也较去年同期上涨31%。长线旅游方面,从各方面的数据报告看,西北川藏游和海南三亚成为绝对的热点。途牛数据显示,53%的出游订单为国内长线游,西藏、山西、四川、西北连线、贵州等方向预订出游人次已经超过去年同期,其中,通过途牛预订西藏方向国庆团期的出游人次同比增长94%。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认为,当前的长线旅游已经恢复到一定水平,西部和海南旅游热正是中长线带动的结果。
——年09月03日,文旅部印发《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表明,在线旅游经营者应当保障旅游者的正当评价权,不得擅自屏蔽、删除旅游者对其产品和服务的评价,不得误导、引诱、替代或者强制旅游者做出评价,对旅游者做出的评价应当保存并向社会公开。
——年9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演出市场万繁荣发展的通知》,以深化演出市场“放管服”改革为切入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促进演出市场消费方面,《通知》要求推进演出票务监管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票务信息监管,改善演出市场消费环境。支持举办音乐、戏剧、杂技、舞蹈等演出节(季)、赛事活动,发展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演艺项目,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鼓励将优质演出产品和服务供给项目纳入*府资金扶持范围,通过购买服务、发放优惠券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
——年9月18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做好旅游景区、剧院等演出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娱乐场所开放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最新修订的旅游景区、剧院等演出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娱乐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在切实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前提下,有序推进文旅场所开放管理。《通知》明确,在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前提下,有序推进秋冬季旅游景区开放管理,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按照“能约尽约”的原则,推动全省5A级旅游景区和重点4A级旅游景区严格落实分时预约制度,切实提升旅游景区服务管理水平。暂缓新批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活动(演职人员已在境内的除外),暂时取消演出前后的现场互动环节。剧院等演出场所观众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剧院座位数的75%,含有多个剧场的综合性演出场所,不同剧场之间应当实行错时错峰或者通过不同路径出入场。上网服务场所、游艺娱乐场所接纳消费者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75%。歌舞娱乐场所接纳消费者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75%,每个包间接纳消费者人数原则上也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75%。
——年9月18日,文旅部发布公告将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上限由最大承载量的50%上调至75%,供给端进一步松绑。在10月1日至8日的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中国旅游研究院9日发布解读分析,假日效应正向节后溢出,预计全年旅游经济呈“U型”恢复和振兴发展态势将是大概率事件。
——年09月19日,文旅部印发《关于做好年国庆节、中秋节假期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工作的通知》,旅游景区复工复产依然按照“限量、预约、错峰”的要求,但接待游客量要求提升至不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的75%,全国5A级旅游景区和重点4A级旅游景区严格落实分时预约制度。通知要求一是强化工作措施,各地要按照“能约尽约”的原则,推动全国5A级旅游景区和重点4A级旅游景区严格落实分时预约制度,切实提升旅游景区服务管理水平。紧盯重点环节和场所,切实保障游览秩序和安全。二是开展督促检查。检查旅游景区执行门票预约制度情况、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业情况、落实反对餐饮浪费要求相关情况。三是建立工作机制。重点任务是处理假日期间旅游景区突发情况,强化沟通衔接,确保突发情况处理和信息报送及时高效。
——年9月21日晚,国务院办公厅原则同意《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年》。明确1)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太行山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中重要作用;2)坚持生态优先、严守太行山生态保护红线;3)加快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建设;4)推动太行山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年9月27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文化和旅游复工复产复业情况及国庆中秋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今年国庆和中秋双节重叠,全国旅游景区将迎来一个旅游接待高峰。文化和旅游部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旅游景区“限量、预约、错峰”开放的要求,统筹做好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各项工作,按照“强化预警提示、开展督促检查、持续跟踪监测”的总体思路,重点做好实名预约制度、强化预警提示、开展督促检查等工作。
三、行业发展策略及趋势
培育文旅产业新型业态、促进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释放数字化对产业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培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新型业态,促进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资源数字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内容与数字技术的新形式新要素结合好,让文旅资源“活起来”。二是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上云、用数、赋智”,运用大数据、短视频、直播、虚拟现实等手段,创新文旅消费场景,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引导和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热点新模式。三是发挥互联网平台的赋能和效益提升作用,丰富数字文旅产品供给,推动文旅产品上线上网,鼓励各类互联网平台开发文旅功能和产品,支持有条件的文化和旅游企业平台化拓展。四是构建数字文旅产业生态,打好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组合拳,用好新型基础设施,打造智慧旅游目的地。对新业态、新模式坚持“包容审慎、鼓励创新”的态度,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留足发展空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