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辅助治疗白癜风的方法有哪些 http://www.ntltqx.com/baidianfengchangshi/jichuzhishi/3902.html中国拥有统一的汉语书写语言,但发音却“南腔北调”,颇具多样性。目前,中国有北方官话、晋语、吴语、闽语、赣语、粤语等十大汉语方言,其中包含97个方言片,共个方言小片。单是江苏一省,就可以大略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官话区、吴语区和中原官话区,而每一方言区又分为几个片、小片,可谓是缤彩纷呈。
(方言地区分布图)
(南京方言与普通话对比图)
方言传承着中国的古老历史文化,是地域文化的直接标志,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它还是一种文化载体,每种方言都承载着一个地域的“文化密码”,不少方言更是承载了各种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它在特定区域、人群中表达时的独特感染力却影响了它本身的传播力,令方言在普通话普及、人口流动加剧的快城市化时代里身陷囹圄,其影响力和使用范围大不如前。如今,包括吴语、闽语、粤语在内的多种方言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亟待解决的生存危机。
也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研究式微的方言,助力方言脱贫成了本队在此次暑假实践中的一个初心。
在实践的前期我们实践小组作了充足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基本知识,主要是对于方言文化常识的积累和记录。其次是调查对象的选取,我们选择了大部分小组成员所在地:江苏,主要研究苏州,常州,泰州,南通等地区的代表性方言,另外还选取了广西的代表性汉语方言:桂柳话。关于具体的调查对象,我们分为四类:一是只会讲方言的老一辈;二是同时会讲方言和普通话的;三是只会普通话的;四是从事方言文化研究的文化工作者。之后,我们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问卷的准备,并联系对方言现状有一定了解的人员,提前进行了初步的了解。最后,经过我们组内人员的合理分工,我们明确了实践的任务安排并开展了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走访调查了现在不同人群对于方言的接受程度、组员所处地的方言的发展情况以及对于当地的方言元素的采集。
通过网络问卷的发放,我们发现在校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同学普通话与方言并重,另一部分同学基本只说普通话。其中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同学的方言的使用场合是亲友沟通,还有少部分用在日常消费的情境。绝大多数的同学是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中学会方言的。而对于当今方言使用率愈发下降的现状,同学们普遍认为和普通话的推广以及学校里用不到方言有关。小部分人认为方言会与普通话共存,更多的人认为,使用频率低的方言将逐渐消失,而使用频率高的方言将传承下去。但是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家都觉得方言拥有强烈的亲切感、浓郁的民族特色,因此针对方言的发展趋势,同学们认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宣传方言,如:日常交流多使用方言;通过新媒体,宣传方言文化;学校开展关于方言文化的讲座;教下一代使用方言等。
在对问卷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我们认为:在如今普通话普及的社会中,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适当的保留可以避免文化多元性的丧失,保护地方的文化财富。
(问卷调查结果概要)
"乡音难改鬓毛衰",方言不仅仅是语言,更是家乡情感记忆和风土人情的承载。方言的传承,不只是传承一门语言,更多的是传承一种文化,一种对家乡的眷念!
保护方言,护的是我们有关乡愁的记忆,护的是我们百花齐放的文化,护的是地方独一无二的语言遗产。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感受到了不同地方的方言的魅力,同时也意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方言不可避免地会渐渐式微。因此扶贫方言,要从每个人做起。首先要学好自己的方言,不要对方言有偏见。其次,要学习正经的语言学、音韵学知识,采集方言、进行方言教学或者考证方言正字,将方言以文字,音频,影像等形式记录下来,别让方言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扶贫方言,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图文来源
南京审计大学沁园书院普通话普及下的方言文化现状和
发展未来的社会实践调查小队
责任编辑
刘伟业
指导老师
孙琳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