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文附件文学的范围正在扩大 [复制链接]

1#

声明:本文原文是用英文进行写作的,我将它翻译成了中文。但大家都晓得的,翻译稿读起来肯定会有点不顺,毕竟两种语言的思维是完全不同的嘛。所以我把英文原版放在了中文版后面,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还是建议读一下英文版!(虽然本嘎只有高中英语水平,读起来会感觉有点low……)

中文版:

文学的范围正在扩大

  年10月1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民谣摇滚歌手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组委会的这个决定出人意料,收获了掌声,但也燃起了激烈的争论。支持者说,这个选择让人们开始思考文学的真正意义,激发了人们对于文学的更多灵感。而反对者认为,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优秀的作家了,评委们只是将鲍勃?迪伦当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紧紧抓住。我个人认为,鲍勃?迪伦获诺奖表明了文学的范围正在扩大。他值得,也应该得到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

  

  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为什么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会引起争议。毋庸置疑的是,诺贝尔文学奖是整个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拥有最高的权威性。然而,鲍勃?迪伦是一位歌手及作词人,并不是一个所谓的“作家”。《方圆》杂志这样报道:“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美国摇滚歌手鲍勃?迪伦的消息,如一颗深夜炸弹,炸醒了昏昏欲睡的人们。’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一块滚石?’”这样的回应反映出,歌词从未被大众认为是一种文学形式。换句话说,它太流行了,不足以成为“文学”。这是反对者认为鲍勃?迪伦不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根本原因。他们认为,对于这位民谣摇滚界的传奇音乐家,最适合他的奖项应该是格莱美终身成就奖。这和文学有什么关系?另一个值得思考的原因则是年轻一代对鲍勃?迪伦并不熟悉。他已经75岁了,他的活跃年代也早就过去了。就如乔治梅森大学的一篇社论所说,这位“过时”的民谣摇滚歌手离从小被说唱音乐和流行音乐耳濡目染的年轻人已经很远了。反对鲍勃?迪伦获奖的人,大多是这些年轻人。

  如果你不能理解某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抛开一切你从前的经历和想法,回到最初的原点。基于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们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文学?翻开词典,“文学”的定义是: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媒介的艺术作品,特别是小说、戏剧和诗歌。小说、戏剧和诗歌,是传统的文学形式。它们是狭义的“文学”。另外,从我们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来看,有时候我们很容易对文学产生刻板印象。比如,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充满想象力的”,或者,好的文学作品必须使用“修辞手法”来“使日常用语变得更加复杂”。然而,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任何能够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文字都可以被称之为“文学”。在诺贝尔文学奖的环境下,毫无疑问,它寻找的是广义的“文学”。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生前的意愿,该奖项会授予“创作出最理想倾向作品的人”。他并没有提到任何一种文学形式。实际上,虽然鲍勃?迪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音乐家,但在该奖项长达年的历史中,有一些获奖者也并不是真正专攻于狭义文学的。比如,年的获奖者伯特兰?罗素更多地是一位哲学家,而不是作家。年的获奖者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是一位记者,而纪实文学同样不被认为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因此,鲍勃?迪伦拥有竞争诺贝尔文学奖的“权利”。

  歌词究竟是不是一种文学形式?诺贝尔奖组委会的答案是“是”。作为瑞典文学院和诺贝尔文学奖组委会成员之一的霍雷斯?恩格尔教授在给鲍勃?迪伦的颁奖辞中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观点。他说,往往当一种“简单、被人忽略、不被人看好”的写作方式被某些人发现并发展下去,它最终会对整个文学领域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每一次,当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对于文学的看法就随之改变。这便是鲍勃?迪伦对“歌词”这种文学形式所做的。他还提到,在很久很久以前,所有的诗歌都是带着曲调进行朗诵和传播的。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长萨拉?达纽斯给出了另一个例子。她说,追溯到年前,荷马和萨福“写下了那些常常伴随着乐器伴奏的、被用来聆听和表演的诗词”。“然而,我们依旧读着荷马和萨福,并且我们享受着这些诗词,”达纽斯说,“鲍勃?迪伦和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这些发现非常有价值,因为它们清楚地阐明了“歌词与文学之间的联系”这个存在争议的话题,并且暗示了文学更为广阔的意义。而且,鲍勃?迪伦也常常将自己定位成一位诗人。他只是认为,他的作品在音乐的辅助下能变得更加迷人,更加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他曾经多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格登?波尔教授还在年为他写过一封提名信。波尔教授主张,虽然鲍勃?迪伦是一位创作歌手,但我们不能忽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诗和歌,本就该是一家。

  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鲍勃?迪伦,是因为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性表达”。他对于美国社会、文化以及音乐都有着显著的影响。他创作并演唱自己的歌曲,对战争提出抗议,揭露社会的黑暗面,也记录着自己的个人观点。他用来传达思想的歌词就像诗歌那样,流畅而又优雅。“一只白鸽要飞越过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滩上得到安眠?我的朋友啊,这答案,在风中飘扬。”这是鲍勃?迪伦最著名的歌曲之一——《答案在风中飘扬》。他没有直接指出他渴望和平与自由。相反地,他说答案在风中飘扬,他在等待人们在未来的某一天将它们抓住。多么有诗意啊!另一首著名的歌曲《敲响天堂之门》,歌曲的名字本身就是一个暗喻。它描述的是一位士兵将要死去,临死前的感觉就像是“敲响了天堂之门”。这样的表达极其生动,让人身临其境。上世纪六十年代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革新的年代。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鲍勃?迪伦站了出来。他通过音乐勇敢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最终成为了这个年代的一个流行符号。根据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标准,他的确成功地创作出了许多“有理想倾向的作品”。

  流行音乐是几乎所有人都能够欣赏的。因此,很多人质疑它的权威性。然而,俗与雅之间,并没有一道清晰的界限。鲍勃?迪伦将音乐当作一种工具,将他的作品传递给更广泛的人群,让它们能被更多人所欣赏。但他作品中的文学价值并不能够被忽视。“流行”还是“经典”,终究是人所赋予的。被认为是“流行文化”的那些艺术形式,比如流行音乐,常常会被人们当作娱乐和消遣。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偏见。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鲍勃?迪伦的长期研究者说,他希望诺贝尔奖组委会的这个选择能打破歌曲创作人通常会遇到的那些障碍,即自己的作品不被公众严肃对待。这也是我想说的。如果一样东西足够好,即使它是流行的,为什么它不能成为经典呢?就如鲍勃?迪伦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所说,“如果一首歌感动了你,那就是最重要的,其他都不算什么”。实际上,所有文学形式存在的意义,都是相同的:去说出人们想说的,去提出人们从未想到过的,最重要的是,去打动人们。

  总而言之,诺贝尔文学奖的这个选择是文学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文学固有的看法和态度。它也向“流行文化不能成为经典”的理念提出了挑战。文学的范围正在扩大,并且我们能从文学的角度来阅读歌词。鲍勃?迪伦,这位伟大的“音乐诗人”,最终“敲响了诺奖之门”。而他的作品中无处不在的诗意,正在风中飘扬。

英文原版:

TheScopeofLiteratureIsBe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