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至27日,“东亚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主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协办。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日本、韩国等地宋学研究领域的60余位学者与会,围绕宋代“人物与思想”、“制度与文化”、“文献与数据”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会者合影本次会议安排了两位学者做主题报告。第一场由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南宋史研究中心主任何忠礼研究员作主题报告,主题为《谈谈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以对宋高宗的评价为例》。他对宋高宗历史评价的形成以及其原因,从史料、史源方面进行了探本溯源的梳理,并对以往学界对宋高宗评价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以大量史实为基础,构建真实历史中宋高宗的历史作为。最后,何忠礼从理论高度,提出需要对宋高宗的历史定位进行重新检视的看法。第二场由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文学研究科平田茂树教授作主题报告,主题为《南宋士大夫“重层”且“复合”的网络与交流——以崔与之所谓“书信”的材料为线索》。首先他梳理了近年宋代社会史研究的动向,指出透过“网络”的视角考察宋代社会的研究取向日渐增强,并从研究史料、研究视角等方面分析宋代社会研究的不同维度。其后,他以南宋名臣崔与之为例,分析了以崔与之为中心的交游和网络,指出南宋士大夫间以“书信”为纽带,构建不同人际交往领域的社会关系的特点,为宋代政治、人物、社会等研究领域带来新的研究视角与思考维度。研讨会现场“人物与思想”接下来的研讨会分为“人物与思想”“制度与文化”“文献与数据”三大主题进行分组讨论。“人物与思想”组由学习院大学教授王瑞来主持。组内论文或就以往研究所忽略的重要人物及其思想展开分析,展示丰富宋代人物以及思想的多个案例与面相;或就传统人物研究例如王安石、吴益、张浚、吕夷简、郑刚中、真德秀、妈祖等重要人物开掘议题,发掘史料,考镜源流,追本溯源,厘清以往研究的不足或缺失,以求丰富对宋代人物研究中对个体研究与群组研究的认知角度,也深入挖掘人物形象、思想特征的形成过程与历史原因。王瑞来作《王介何许人?——与王安石有关的政治和游艺考索》报告。文章通过对北宋后期基层官僚王介事迹及其与王安石、苏轼等著名文人交游轨迹的钩沉,具现出宋代士大夫的政治立场、个人交往乃至诗文游艺,进而投射出一个时代的大背景。大阪市立大学王燕萍作《宋代妈祖信仰的实态新探》报告。讨论起源于宋代的妈祖信仰的历史发展,按照地域整理了南宋以来的妈祖庙分布,通过妈祖庙具体分布,进一步认识宋代以来的妈祖信仰。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李如均提出需注意和现代妈祖信仰进行联系,尤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