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参赛必读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知识竞赛考试秘 [复制链接]

1#
第十章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是我国老龄工作的重大理念和实践创新成果,指适应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发展要求,着力发展有利于老年人保持健康、独立和自理,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硬件设施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为老年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也为各年龄层的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和谐共融的整体环境。一、宜居环境建设的基本现状随着人类社会从年轻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的转型,环境建设中不适应老龄化形势和老年人需求的种种问题开始显现。加强宜居环境建设是全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各国共同面临的一项新的时代任务。我国正处在老龄化和城镇化都快速发展的时期,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要求十分紧迫,任务也相当艰巨。(一)宜居环境建设需求从需求看,老年人日益增多对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是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的必然要求。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有利于增进老年民生福祉,提升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增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共建、共享、包容发展;有利于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是贯彻实施新修订的《老年法》、创新老龄工作的重要举措。(二)宜居环境供给现状从供给看,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改善老年人居住、生活和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老年人居住、出行、就医、养老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存在着不适老、不宜居的问题。总的来看,过去30年,我国公共环境建设对人口老龄化的新要求新挑战考虑得还不够充分。整个公共基础设施、住宅设计和家居环境等还主要是针对中青年人和健全人的需要。对于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失能、高龄、病残、独居等老年群体日益庞大的人口结构性转变还没有充分估计。从而导致部分地区在加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前瞻性,忽视了将来老龄社会的特点和需要,留下了许多不适宜老年人居住、出行的环境缺陷或隐患。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在一些老旧小区甚至新建住宅小区中,还没有普遍安装电梯,这已经给一些老年人出行带来极大障碍。同时居家环境中普遍存在着无障碍设计不足的问题,导致老年人难以安全而便利地居家生活。我国长期面临着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老龄化水平的城乡倒置状况。而农村无论是老年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等软环境建设方面,还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硬环境建设方面,总体上都还严重滞后于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更要前瞻性地做好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规划。综合起来看,我国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现状与我国未来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要求还存在许多明显不相适应的地方。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既是切实保障和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城镇化质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举措。二、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年,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全国老龄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25个部委共同制定了《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国老龄办发〔〕73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是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新增“宜居环境”专章以来,我国发布的第一个关于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近年来发文部门最多的涉老工作文件之一。(一)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涵《指导意见》提出了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这一新理念。这一新理念有两个重要内涵:一是环境建设要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因素,适合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体现前瞻性、科学性与整体性。二是环境建设要符合老年人身心特点,满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方便可及又适用易用,能增强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提升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二)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依据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新理念及其内涵,《指导意见》提出了当前我国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四条基本原则。1.理念引领,规划先行2.城乡统筹,突出重点3.多元参与,共建共享4.改革创新,注重实效(三)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发展目标根据目前我国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现状和环境建设工作的基础性、长期性特征,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导意见》既提出了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还从理念树立、支持性环境、包容性环境、建设工作推进等方面分别提出四个具体分项目标。1.总体目标到年,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总目标是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基本建立,在硬件设施方面“住、行、医、养”等硬件设施环境更加优化;在社会文化方面,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更加浓厚。2.分项目标四个分项目标分别是:理念普遍树立,老年群体的特性和需求得到充分考虑,人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