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r9txo5y.html封面新闻记者曾洁张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播方式,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走进三星堆博物馆,佩戴着MR眼镜,就能沉浸在虚实结合的古蜀奇幻场景中,一边欣赏展览,一边观赏古蜀元宇宙电影;点开游戏,走进一家古色古香的戏楼,就能购买戏票观看《牡丹亭》;打开手机,就能参与云端大合唱,刷屏的弹幕代替了挥舞的荧光棒,宅家也能听演唱会。
△市民戴着MR眼镜参观三星堆
数字文传兴起,为当下公共文化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数字文传最热的应用场景是什么,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多位从事文化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接受封面新闻专访,畅谈数字文传的未来。
行业风口
数字文传无处不在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在这份关乎国家文化数字化全局的战略部署出炉之前,数字技术已全面融入文博、演艺、会展、直播等多个文化领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
年9月,“光影浮空:欧洲绘画五百年”画展在成都博物馆盛大开幕,60幅世界顶级艺术典藏惊艳亮相。与此同时,成博在展厅里划分出60余平方米独立空间,打造“以光之谜”沉浸式体验空间,让现实世界与艺术世界无缝衔接。其中,《罗马随想曲:斗兽场和其他古迹》重现了18世纪罗马的景象,古罗马斗兽场、塞维鲁凯旋门错落有致布置在空间里,观众不仅能感受到乔瓦尼·保罗·帕尼尼高超的绘画技巧,还能捕捉到普通画作中难以察觉的小细节。
△“光影浮空:欧洲绘画五百年”展览现场图源:成都博物馆公号
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少峰看来,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正逐步向数字化转型,新技术与文化融合必将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新趋势,“云上展馆或会展数字化就是最鲜活的例子,因为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而得到观众认可。”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少峰
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李明斌对此深有感触。相较于传统文博展览,数字展览应用了5G、VR、区块链技术,突破了物理空间限制,在展品细节呈现、实体不便表达的场景方面有得天独厚优势,“让文化传播无处不在,体验不受时空限制,能获得更好体验感和满足感”。
李明斌最近在阅读历史学家王笛新作《那间街角的茶铺》,书中有一句关于历史细节的阐述令他印象深刻:“那些似乎不经意的鸡零狗碎,却是回归历史现场的定海神针。”无论是用像素过亿的艺术相机放大馆藏文物之美,还是三星堆考古中对文物细节的捕捉、对祭祀场景的还原,都让人真切体会到,数字技术发展对文化传播大有裨益。
科技助力
有效连接供给需求
罗大佑童年演唱会在视频号直播当晚,胡娜在朋友圈转发时写道:“从西城男孩、崔健、张国荣、周杰伦到今天的罗大佑,才发现视频号的野心之一,是打造元宇宙版的‘乘风破浪的哥哥’。”胡娜是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副教授、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产业发展部部长,她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