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评价考核经济效益的原则,以及我国企业综合 [复制链接]

1#

一、正确处理当前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的关系

社会主义与私有制社会根本不同,一切经济活动既讲当前效益,更讲长远效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现在和长期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只有实现更大的当前利益,才能为提高长远利益创造条件。

例如,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以同样的劳动成本,生产的社会财富变多,国民收入增加快,利润增加多,从而保证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更多的积累增加,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生产,提高后续时期的生产要素质量,但是,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存在矛盾。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只使用现有的机械设备,不重视维护、更新、改造。因为不停产可以获得一定的当期利润,但是这样会缩短机器的寿命,损害长期的经济效益。虽然不能迅速提高目前的利润,但也有为将来长期盈利创造条件和储备力量的经济活动。因此,当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前者应以服从后者为原则,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必须很好地结合。

二、正确处理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的关系

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是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调查的利益类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正确处理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的关系。

例如在中国能源不足的情况下,以能源为战略重点发展。在评价能源工业建设的效果时,需要计算和评价能源工业建设自身投入生产的直接经济效益。但是,能源行业建设引起的其他相关部门的新增收入和支出,以及能源行业投产后其他相关部门的新增收入和支出,还需要进一步调查评估。这些相关的额外收益和支出都是能源行业的间接收益和支出。从这笔收入中扣除支出等于能源工业建设的间接经济效益。

三、正确处理劳动消费效应与资金占有效应关系

的经济效应可以从劳动消费或资金占有的角度进行考察。从当地经济效益来看,两者不同,也有可能相互背离。但是,从国家经济效益来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两者是统一的。因为还是人工费的节约问题,所以用人工费来计算和评价经济效果是基本的。这个问题本质上是经常成本和一次性成本的矛盾,就是在经济效益的计算、评价、比较中如何考虑时间因素。

资源的消耗应该与资源的占有相区别。资源的消耗包括原材料的消耗、固定资产的磨损、劳役的消耗,是日常的消费。资源的占有包括预付的物化劳动,反映出所用的生产资金(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和占有的劳动力。劳动可以被占有,但劳动不能被占有。因此,对劳动有好处的说法并不准确。调查资源的占有情况就是考察它们的利用情况,看它们是否会转化为资源的消耗。经济效益的形成,本质上是资源消耗的结果,但资源占有影响资源消耗。只有充分利用物质、财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提高资源消耗在资源占有中的比重,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才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四、正确处理价值利益和使用价值利益的关系

我们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按照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工作。因此,经济效益的评价和评价不能不具有市场经济的特征。由于商品的二重性,目前我国在评价经济效益时需要采用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指标。产值、成本、利润等指标属于价值指标范围,质量和品种等指标属于使用价值指标范围。这两个经济效益指标是对立统一的。

必须充分理解和应用这两个经济效益指标。例如,有些企业只重视产值和产量两个指标,而忽视其他指标,所以有些企业追求的不仅是成本计算、质量、品种,也是市场预测不到的产值和产量。结果生产出了许多质优价廉的产品,积压在仓库里,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例如,有些部门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